摘要:受命于危难之际,11年间,他带领丹渠人建电站、通河道、修护坡、遍栽绿……将单位从负债2000多万的“贫困户”变为年创收3000多万元的“创业者”。2015年冬天,仅用短短125天,他带领500多名干部职工栽下新绿97万株,完成3500亩荒地绿化,让荒了44年的丹渠旧貌换新颜。11年的耕耘,他不仅盘活了水资源,打开了发展的总闸门,畅通了农业发展的大动脉,也让一条“百里生态丹渠”惊艳而来。他就是熊化国,今年58岁,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长。2016年8月,熊化国荣登“中国好人榜”。

个人介绍

熊化国,男,1958年2月16日出生,湖北省老河口市李楼镇人,197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校大学文化程度,1980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职务,经济师职称。11年间,他带领丹渠人建电站、通河道、修护坡、遍栽绿……将单位从负债2000多万的“贫困户”变为年创收3000多万元的“创业者”。期间,还当选为襄阳市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先后被湖北省人事厅、水利厅、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和市总工会授予“湖北省饮水解困先进个人”、“湖北省十佳水利职工”、“全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先进个人”、“襄阳市劳动模范”、“全市人大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代表主体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以及襄阳市“最美劳动者”等荣誉称号。2016年8月,熊化国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正文

地下一条6775米的清泉沟隧洞宛若游龙,天上一道4320米的排子河渡槽状如银河,遇山穿山,遇岗过岗,串起68公里的引丹总干渠。清冽的丹渠水,自丹江口水库蜿蜒而出,趟过1824公里的干、支渠,滋润着老河口市、襄州区、樊城区、高新区和襄北农场超过180万亩的干旱岗地。

1974年引丹渠竣工通水,自此,在素有“旱包子”之称的鄂北岗地,百姓们不再以瘪粒的玉米、干巴的红薯为食,吃上了白米饭和精面馍。

一晃50余年匆匆而过,由于护坡年久失修,引丹渠的许多干渠和支渠都被淤泥堵塞,5干渠长达20年没有通水,3干渠襄阳段也有8年无水可用,到2005年,设计灌溉面积210万亩的引丹渠,仅剩下不到100万亩的灌溉面积。

这一年,熊化国被调任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建电站、通河道、修护坡、遍栽绿……11年的耕耘,熊化国不仅盘活了水资源,打开了发展的总闸门,畅通了农业发展的大动脉,也让一条“百里生态丹渠”惊艳而来。

打开发展总闸门 从负债2000多万元变为年创收3000多万元

2005日5月25日,47岁的熊化国从老河口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调任为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河口人,还没上任,熊化国就已经把引丹工程管理局的情况摸了个明明白白——灌区水费收不上来,外债欠了2000多万元,537名员工不足700元的平均工资已经有半年没有发放。

到任第一天,刚到局门口,”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灰蒙蒙的牌子就让熊化国的心硌得难受,他掏出纸巾一边擦,一边暗下决心:”要让沉寂的引丹局重新焕发精气神。“ 由于附近老百姓几乎都参与了当年的引丹渠建设,所以群众对灌溉用水还要交水费存着很大的怨气,而当年的引丹管理局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收水费,这几乎成了一个死循环,让局里的发展越来越难。

上任的前几个月,熊化国转遍了引丹渠68公里的总干渠和1824公里的干、支渠。天天围着108个放水斗门转,让他琢磨清楚了一件事:靠收水费,永远别想有啥大发展!引丹渠除了灌溉,还有很多以水为媒的资源可以深挖。”500人用不好是包袱,用好了就是资源!“这样一想,熊化国感觉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发展的路子宽了很多。 当年,正是国家重视水利建设的大好时机,熊化国积极向上汇报引丹灌区的重要地位和现实状况,锲而不舍地跑项目、争资金, 在他的努力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从2005年起开始正式实施,至今仍在继续。

引丹渠落差大、河道长,有着水利发电的天然优势,为什么不在这上面做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熊化国的努力争取下,法国开发署欧元贷款小水电打捆项目、南水北调清泉沟补偿与饮水安全补偿项目、农村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等一大批关系引丹跨越发展的基础项目全部得以实施,黄庄电站、李岗电站、大张楼新电站……9个新电站顺利落成,2个老电站焕发新生,引丹渠11个水电站总装机达到了28100千瓦时,1年可发1亿度电,此项收入可达3500万元。

500多引丹人的工资从当年的每月不足700元,一举跃升至如今的每月3000多元。除了工资、还贷、交税,多元化的收益,也让引丹局的荷包鼓了起来。

畅通农业大动脉 把引丹渠灌溉面积从不足100万亩提升至180万亩

引丹渠的核心功能就是灌溉,数十年积下的淤泥不仅堵住了年久失修的渠道,也堵住了“望渠不见水”的人心。 引丹渠淤堵的关键,是因为渠道护坡皆为土坡,常年累月渠水与雨水的冲刷,让渠道越来越窄,水流越来越少,如何畅通引丹渠这条农业大动脉?熊化国撸起袖子,带着500多名引丹人,踏上了疏通之路。

2009年3月上旬,天气乍暖还寒,而引丹3干渠护坡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为了赶在农业灌溉来临前完成施工,熊化国要求全局干部职工除女同志外,全员上阵。那段渠道在野外,远离村庄,只有一间当地村民放羊的破屋子,孤零零地蹲在一处土岗上,散发出羊粪浓重的膻臭味。铺上稻草,卷进被子,就是一张张床铺。

然而,200人的队伍,人挨人躺在羊屋里依然不够,大家只能挨着羊屋搭起一间四处透风的窝棚,羊屋虽臭,但毕竟暖和一些,而睡窝棚的人,却跟露天没什么区别了。伴着呼呼的寒风,当年已经51岁的熊化国让大家轮流睡羊屋,自己却在窝棚里睡了33个夜晚,这期间,有8个人冻病,熊化国却始终坚守在工地。”我们跟着他这样凡事都率先垂范的领导干活,虽然累,但心里快活。“员工张广斌道出了引丹人的心里话。

对引丹局员工熊化国这样要求,对中标的施工单位,也不例外。2016年1月的一个清晨,让引丹灌区2015年度节水改造项目2标段项目经理王军文记忆犹新:”那天大雾锁渠,早上不到6点,我被熊局长从被窝里拖了起来,要求我们加班施工,以免耽误工期。当时我真是十分恼火,可转念一想,这么早他已经在渠上转过一圈,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呢?“

早上6点多开组织安排会,中午12点多开鼓劲加油会,晚上8点开总结反思会。在引丹局的14个管理单位,这样的传统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军事化的管理,让500多名员工拧成了一股绳,如今的引丹人在机关能拿笔杆子,在工地上能拿锹把子。

引丹人轰轰烈烈的干劲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多年持续不断的护坡整治,让整条引丹渠焕然一新。如今,引丹渠总干渠的护坡已全部变成了水泥质地,河道内再无淤泥沉底,1、2、3干渠也已全部硬化,4、5干渠正在施工。2005年,设计灌溉面积210万亩的引丹渠,仅剩下不到100万亩的灌溉面积,而今,引丹渠的灌溉面积已超过180万亩。

搭建起跳新平台 在“百里生态丹渠”每1米“藏”下1万元财富

沿引丹渠旁的生态路信步游览,清水蜿蜒、夹岸花香,引得游人流连忘返。樱花、银杏、广玉兰、香樟……很难想象,这曾经的3500亩荒坡上,多达97万株的漫山新绿,竟只用了125天的有效工期,3500亩荒坡就全部栽种完毕。

绿满引丹项目总工袁江平对熊化国的劲头打心眼里佩服:”我们宏林园艺集团接触过的业主很多,但真没遇上过这种拼命三郎,每天早上6:30我们到施工现场,他们就已经准备好早餐在现场等着了,自从我们进场,全体引丹人都成了我们的后勤服务人,而熊局长更是每天都在现场转,起得最早,走得最晚。这样的精神,怎能让我们不感动,不卖力。“

多年来,熊化国保持着每天写日记的习惯,翻开他2016年3月12日的日记,却没留下只言片语,这一天,陪伴了他32年的结发妻子因突发性心梗离开了人世,三天三夜,灵堂前的最后陪伴,成了熊化国不愿提起、不能触碰的时光。

然而,绿满引丹也正在最紧张的植树期,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熊化国要调整很久的时候,3月19日,他再次回到了引丹渠,一头扎进了建设中,大头皮鞋,一裤子泥巴,熊化国依然是每天到的最早,走的最晚的那个丹渠人。

这一次,熊化国的目标更加深远:唤醒丹渠精神、塑造生态新丹渠,实现“一渠清水映彩岸,百里花香醉绿岗”,总体形成“七渠十一点”的景观布局;在种植设计上,将红、黄、白、蓝、紫五大色系有机融入丹渠全线,形成观花段、观叶段、观果段三大景观段。

”仅花卉苗木产业一项,三年后可获利1.5亿元以上,68公里丹渠每1米就是1万元的直接生态资源,绿水青岸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由于有花卉苗木产业做依托,熊化国对生态丹渠建设信心满满。(稿件综合《“生命之渠”的守望者》《中国好人榜——熊化国》等稿件综合编辑 襄阳市文明办供稿 文字记者:襄阳日报 熊丹青 图片记者:襄阳日报 丁涛 文字编辑:襄阳文明网 代丽思 )

编辑点评

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熊化国无疑就是这种有精神的人。不论是47岁,还是58岁,熊化国总是冲在最前面,带领引丹人,发扬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设者们“艰苦奋斗、敢打硬仗、苦干实干加巧干”的作风,融入新的时代特色,形成了“敢为人先、实干创业、担当有为、锲而不舍”的新丹渠精神。是这种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让熊化国始终迎难而上,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打开了引丹局发展的“总闸门”。 做有精神的人,干有担当的事。这是熊化国的“制胜法宝”,也是党员干部应当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

媒体说

网友说

同事说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