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清水两岸绿 丹渠精神后人继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6-09-19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着“人心齐、泰山移”的丹渠精神,肩挑背扛,修建的引丹渠为鄂北岗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模范局长熊化国继承并发扬老丹渠精神,带领职工日夜战斗在一线,使昔日的引丹渠从一个单纯的农业灌溉水利项目转变为集农业、能源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产业,用行动书写了创新发展的耀眼篇章。 

  临危受命方显担当。职工工资拖欠半年、巨额贷款无力偿还、水利设备严重老化,这就是熊化国上任后所要急需扭转的引丹工程管理局的困境。面对这种局面,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畏难的情绪,反而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跑基层、询意见,只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忆过往、勤谈心,只为助大家重振信心;住羊棚、打地铺,只为争取农忙期正常送水;急受命、夜抗洪,只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位“临危受命不避事,迎难而上永向前”的拼命局长凭借其担当精神,上任不久便获得干部职工由衷的称赞。 

  身先士卒方显责任。为了争取工程项目的宝贵时间,工作高强度、定时开“三会”,熊化国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一开始让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很不服气。可当人们看到他牺牲休假“五加二”、“白加黑”的不间断工作,看到他亲临现场既当协调监督者、又当施工服务者的无怨无悔,看到他为了争资引项硬着头皮站了10小时的连夜奔波时,都逐渐被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精神和行动所折服,从之前厌恶的抵触变为默默的钦佩。 

  心系事业方显奉献。海塞曾说过,“我们应当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熊化国就是这句名言的典型践行者。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化国治水三十三日不归家。2009年,为了使渠道护坡在农忙灌溉前完成,33个日日夜夜他都坚持在窝棚门口打地铺,肆意的寒风让他冻成了气管炎,可他仍然带病坚守直到工程完工。除了奉献自己,他还奉献了家庭。对于妻子,他有说不完的愧疚与亏欠,生活中的缺席陪伴、手术期的匆忙看望与离世后的迅速返岗,使他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实干局长,但同时却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 

  放眼望去,现在的引丹渠水源充足、景色怡人,丹渠人团结奋进、昂扬向上,这一切都离不开熊化国的严格管理和无私奉献。在人们心中,他不仅是丹渠面貌的重塑者,更是“勇担当、扛责任、乐奉献”的丹渠精神的先锋实践者!今后,让我们以熊化国为标杆,努力做一个把敬业奉献当作毕生追求的奋斗者!(襄阳市国土资源局东津新区分局  骆珊珊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未标题-1.png
  • xxxxxxx.jpg
  • 1.jpg
  • 无声的讲述副本.jpg
  • 书香溢襄阳副本.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