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庸之:丹青巨典 光照人生

首页 > 专题荟萃 > 襄阳楷模 > 5期 襄阳文明网 2014-11-13

   刘庸之的艺术成就

  刘庸之,男,汉,19541月生,湖北省襄阳市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艺术顾问,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原襄樊市云鹤画院院长。

  19729月至19856月,在襄阳地区工艺美术厂工作,期间, 聆听过黄胄先生授课,观摩过李可染先生写生,得到二位大师的指点,受益匪浅。先是跟随梁邦楚先生学习中国画,后又拜曾仲涛、吕圣逸先生为师,是两位大师的入室弟子,得到两位先生的悉心栽培和教育。之后又到湖北艺术学院进修一年,师从张振铎先生深造。青年时期,笃志力学,转益多师,伏案十余载,初窥得传统绘画之门径。

  1985年至1989年在徐悲鸿纪念馆云鹤画廊任职、工作,与廖静文先生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在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工作时,徐悲鸿那继承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的画作,深深感染着他。特别是徐悲鸿的“尽精微、致广大”的主张,对刘庸之教益匪浅。1996年又正式考入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进修,主攻油画、壁画。师从戴泽、冯法祀、侯一民、张垦等艺术大师。

  1996年底赴晋,开始了在永乐宫长达16年的壁画临摹和创作工作199710月,国画作品《秋风》入选湖北省美术作品大展;20025月,国画作品《艺术的殿堂》之一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湖北省美术作品展》;20066月,被聘为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艺术顾问;20076月,国画作品《艺术的殿堂》之二入选省美协成立5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展,并结集出版;20086月,国画作品《盛会》荣获“奥运之光·湖北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099月,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襄樊市政协特举办“和谐盛世,巨画呈祥——刘庸之先生临摹永乐宫壁画暨从艺40年首届画展”。廖静文先生出席画展开幕式并致辞道:“庸之是我的门生,在悲鸿纪念馆期间学习勤奋,衷爱艺术,功底深厚。他性格稳重沉静、平和寡言,形成了潜心研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悲鸿纪念馆进修期满,他便一头扎进永乐宫临摹壁画,13年甘于寂寞、痴迷执着的进取精神,才使他在绘画领域中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我甚感欣慰,他为弘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工程……”。

  20141月,在刘庸之60岁生日之际,用16年时间圆满完成了永乐宫三座大殿壁画的全部临摹工作,共临摹4幅巨画:三清殿《朝元图》线描稿,长95.86米×4.66米;三清殿《朝元图》彩色稿,长97.07米×4.66米;纯阳殿《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长61.22米×4.20米;重阳殿《七真人画传》,长61.25米×3.92.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2014年元月对刘庸之进行了采访,目前正在制作《生生不息》专题节目。201410月,襄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美协举办刘庸之临摹永乐宫壁画展。

  离家遥遥三千里,面壁默默十余年。在16年时间里,刘庸之得到了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20083月获襄樊市委宣传部“感动襄樊十大人物”;20114月刘庸之被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襄阳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刘庸之壁画作品风格

  永乐宫是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杰作。著名戏剧家马少波先生赞道:“永乐三清铁画钩,曹衣吴带兼刚柔。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刘庸之临摹永乐宫壁画也独树一帜,具有以下特点:

  匠心独具,神韵自得。 刘庸之临摹壁画“师之不泥古,心匠自得。立意相同而造型一,笔法尚元而染法近,纵不达始工之真元,亦成独家之绝技矣。”山西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原馆长肖军先生评价说:“庸之先生是完整临摹永乐宫壁画的第一人。他视壁画如生命,听他说壁画,能感到他血液的奔涌。他用心灵去描摹,通过广泛的学习、深入的理解,把古人的心境融入自己的内心,赋色彩以生命,寓传统笔墨于现代思维,在创造性转换中忠实于壁画的原作风格。观庸之先生的线描作品,饱含着一种生命感,表达了一种意识,体现了一种凝炼的情感。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吴带当风勾出仙家飘然逸德,高古游丝写下圣贤清静怡真,铁线琴弦奏响传统的生命乐章,素描香墨显露初始清晰的庸之思想。”庸之临摹的《朝元图》心通于物,和谐自然,遥相呼应,主次分明。笔下的西王母端坐椅中,凤冠品服,仪态端庄典雅,表情温柔亲和;太乙真人俯首低眉,双手持笏,恭敬虔诚;红衣太乙面目狰狞惶恐不安,随风摆动的胡须可以看出强烈的动势。这一组人物传神的心理描绘,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心事重重的长者,眉宇间蓄着焦虑。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不同对象的运动感、声音和心理状态,表现出中国传统绘画中讲究“传神”的艺术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铁线琴弦,刚柔相济。 壁画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还在于线条的魅力。墨线是壁画的骨干,庸之壁画全部线条是以铁线描和兰叶描为主,随意而施,颇多变化。他继承并发扬了我国绘画中的“骨法用笔”的优良传统,把中锋线描的丰富表现力充分发挥,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勾线劲健有力而又婉转自如,线条流畅而又严谨含蓄,无论是三米的主像还是精细的装饰品,画得一丝不苟,笔笔见功,运笔之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每个神像大都只是寥寥几笔,以浓淡粗细的长线变化,就充分表现出质感的动势来。袍服、衣带上的细长线条,更多的是刚劲而畅顺地一笔划过,好像一条条钢线镶在壁画上一样,造就了迎风飞动的飘忽感,加强了画中仙人的生动性,可以看出 “吴带当风”的精神。整幅壁画笔的运行舒展、遒劲且严谨准确,“不用界笔直尺,而能弯弧挺仞,植栋构梁”,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艺。庸之笔下的《朝元图》,不仅反映了道教神祇的完整体系,而近三百身群像,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在多样中取得和谐。作品色彩精丽而沉着,线条劲健而富有气势,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世间形象。帝王的崇圣之表,仙道的修真度世之颜,儒贤的高识之风,隐逸的遁世之节,武士的英烈之貌,玉女的端严之态,神鬼的威慑之状,各各不同。这幅由众多疏密相间、刚柔相济、往复回环和波澜起伏的不同线条所组成的壮阔场面,犹如一部线条的交响曲,洋溢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每一个形象都是那样引人,那样富有情味。

  沥粉贴金,重彩勾填。 在用色上,刘庸之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以墨线为骨干,然后统一使用石青、石绿、朱砂、石红、胭脂、石黄等颜色,再用白色或其他单纯的颜色予以间隔。这些颜色再一次地活跃了以青绿色调为主的画面,使之既和谐又丰富。有些部分还用了“沥粉贴金法”增强了质感的对比,令画像的立体感和辉煌的气氛更加显著,赋色彩以生命,在庄重深沉的画面中渲染华美富丽的艺术效果。刘庸之纯阳殿、重阳殿壁画,以青绿界画为主,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既有平民百姓的梳洗、吃茶、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闲谈,也有世俗的宫阙城池、亭台楼阁、酒肆茶馆、园林寺院、宝塔桥梁、民居器物、学塾,牌坊,贵胄高官、学士、商贾、农夫、乞儿。而且还有王公贵族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纸上,所以这件临摹作品的艺术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独特样式取决于决定它强大的传统内核、不断的创造精神和不可动摇的价值观念。刘庸之在十六年艺术生涯中,以其具有的深厚文化传统和审美基础的永乐宫壁画作品,在创造性转换中寻找其现代的品格与境界,在物竟天择的艺术大潮中显示出不竭的生命力。永乐宫壁画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将永远放射异彩光芒。 

责任编辑:代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