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节里话家风

首页 > 专题荟萃 > 话中秋 忆家风 襄阳文明网 2015-09-23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因着不能团圆的遗憾,就来扒一扒我家的好传承,以度佳节。

  我家往上数三代都是土里找生活的人,“家风”这么高大上的话题真不适合拿出来说。如果说家族骨子里流淌的一些东西可以叫之家风的话,我多少有些感触。

  我家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人应该是我奶奶,我从小由她带大。奶奶是个特别善良的人,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她的怜老惜贫。记得大概是九十年代初,农村生活还很贫穷,那时经常有走村窜巷的流浪汉和乞丐。有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有个不知来路的流浪汉走到了我们村,他找了家无人居住的空房廊躺了下来,也不上门乞讨,还一躺就是一整天,吓坏了我和小伙伴们,我们怕他无声无息的死掉,就跑回去找大人。因为那时大家认为有外乡人客死在村里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就有很多大人来看,他们推醒了他,那人睁开眼看看还是不说话,于是大家也就散了,大多也就是在心里叹声“可怜”。奶奶却回去整饬了一大碗热汤饭让我送去,还感慨地说:人离乡贱哪!那时的我并不能体会这话的意思,多年以后,有了些许生活阅历,再想这话就嚼出了不少酸涩来。晚上,我们都上床睡了,奶奶却突然坐起来说:“那个要饭的这么冻一夜,明天怕会没了。”她起来翻出了件旧的黄色军大衣和一些破棉絮给那人送去。以后的几天,奶奶虽然没有顿顿让我去送饭,但最少每天会送去一顿热饭。几天以后,雪停了,那个流浪汉也去了另外的地方。

  在奶奶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我们家的人从不驱赶乞丐,在能帮的时候就伸手帮一把。村里别的孩子喜欢朝着乞丐扔石子,我们家的孩子都被奶奶严厉禁止干这事。到现在,路上遇到残疾的乞丐,不管别人说是不是骗子,只要身上有零钱,我都愿意给一点儿(有手有脚、身体强壮的除外),这些都源于幼年我奶奶的教育。

  此外,我觉得我们家的人骨子里有股类似于江湖义气的血性,姑且称之为侠性吧。我爷爷是个嫉恶如仇的人,在农村还是生产队作业的时候,因为爱打抱不平,得罪了不少人,是远近闻名的“二杆子”。他在我们小一辈人面前,总爱讲一个故事,总说“我们祖上也是出过大官的。”然后就开始了传奇话本一般的叙述,大意是:我的不知哪辈的太爷,是个官身,当时他有个好朋友犯了罪,要被杀头,但放心不下高龄老母,于是,我的太太太爷就舍身取义,自愿替朋友赴死,自此后,我们家就再没出过什么成气候的人才。我当时常琢磨:这事它不合常理啊,老太爷当时除了可以替朋友赴死,他还可以替朋友照顾母亲啊,再说,就算以身相替的事是真的,那不是为家族后人积德的事吗?怎么我们家反倒再没出过有大才的人呢?我问我爸,他总是笑笑说:瞎说。于是,这件事的真实与否就变的扑塑迷离起来。

  其实,我愿意相信它是真实的。到我爸这辈儿,我二叔又是个和爷爷性格差不多的人,义气上头那会,是个愿意为你拼命的主儿;再下来,我弟弟,在他上学时,为了帮同学,瞒着家里找借口借给了别人一笔对他那个年龄来说是一笔“巨款”的钱,问他干什么了,他就会说:我没干坏事,但是原因不能说,我答应人家的。我们哭笑不得,也就成全他的小义气。而就我自己,眼里不容沙子,潜意识里还十分崇拜那些至情至性的人,觉得“士为知己者死”是一种特感人的因缘际会。

  我一直认为会审时度势、识时务的人虽叫“俊杰”,但总是在“审时度势”的人是无法让人与之交心的,人还是要有一点儿血性好,虽经常被人称傻,经常碰壁头破血流,但至少成全过自己。我这一点儿傻气,估计是家传渊源。

  我家另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尊长。比如说,有长辈在场没座位的时候,晚辈是绝对不能坐着的;一桌人吃饭,在盛饭时,通常都是先给长辈,如果因为位置关系,先递到小的面前,对不起,不是给你的,那只是让你当一下“二传手”而已。这些看起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人说它不对,可事实上,现在因为孩子少,很多家庭一家人反倒都围着最小的那个打转儿。

  在我家里,有一件事我印象比较深刻:我比我弟弟大十岁,小时候我经常照顾他,也习惯了,毕竟年龄差距在那摆着。大概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可以自己做些简单的事情了,有天吃饭,他早早的就坐桌前等着,我爸虽不太高兴,也没说什么。到盛饭时,他仍然坐等我送到面前,一下子惹火了我爸,当时饭都递到他手里了,我爸拧着劲儿让我给倒回去,让他自己去装,说是让他涨点儿记性。我弟弟那天生气没吃饭,但从此以后,他学会了吃饭先让父母兄姐。

  我认为所谓家风没有定式,一切优秀的、美好的品德与思想都可以形成家风教化后人。我家现有家谱记载的传承十几代,但从没有成文的可以称之为“家风家训”的东西,然一些重要的做人道理和优秀品质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滋润着一辈辈人,不过个人能领会多少,端看天赋和禀性。家风可以予后人以指引,却无法约束后人全盘继承。

  谨以此献给生我养我教我育我的尊亲。(郝倩

责任编辑:代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