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对明月忆金秋

首页 > 专题荟萃 > 话中秋 忆家风 襄阳文明网 2015-09-23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无知秋思落谁家!

                     ------题记----〖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入秋了,一场新雨过后,碧空如洗,天格外高,景致也沉稳了好多,人的心也静了下来。前几天偶尔路过田野,望着处处的金黄,心中也甚是欣喜。今夜月朗星稀,丝丝缕缕熟悉的桂香从窗台飘进来,想是院中那几株金桂正持续开放,提醒了我们什么……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是从农村读书出来的,人过中年,每逢九月熟悉的琅琅书声,总是能引起我的片片回想。我们小时候读书,想来没有现在这些小孩子辛苦,但能坚持读下去,一个村也没多少。那时候能吃饱肚子上学的不会很多,加之劳力对一个家庭的重要不言而喻,所以很多把读书看作负担而父亲或母亲稍有怨言的便陆续回家帮衬着了。能一起上中学的小伙伴已屈指可数。想到这儿,我每每很感念我的父亲。他日日总是黙黙地劳作,看着我们读书稍有懈怠总是兴致很高地提醒“多读书就能做个明白人!”父亲的话不多,也不总是这一句,但大体都是这个意思。小孩子读书哪有不感到枯燥的时候,父亲的话我们从没感到过压力,却能使我们有朝更多的书里瞅一眼的欲望。我们姊妹较多,大多是女孩子,也帮不了父亲田间地头多少,劳累时也从没听到过父亲的叹息,也许当时不懂事,也没朝这方面想。现在想想,父亲当时是多么坚韧的扛着这个家。更让我内疚的是,父亲当年怎么就没能让我们感觉到他劳作的酸痛呢!而今我们都已为人父为人母,可教育子女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读书”却很难,让他们感悟到日子的艰辛父母的不易亦是更难!不知是我们的方式不对还是这份爱已添入更多的内容……

    窗外的明月,比前两天更圆了,甚至都能看清吴刚伐桂的身影。晚饭后在中百超市转了转,里边的月饼琳琅满目甚是丰富,可于我却怎么没有一点兴致呢。记得小时候,八月十五前,家中总是能提前收获一小块田的糯稻,母亲忙碌两天就能拾掇出一帚箕的新米。过节时,我们姊妹大抵都能在家,母亲总是能做几种风味的糯米糍粑馍。那时候以为过中秋节人们都吃这个糍馍,慢慢长大了才发现,其实过节全国不尽然一样,我家的糍粑馍非西南民族常见的那种糍粑。母亲是用蒸熟的糯米再加进韭菜或其它香香的菜叶、芝麻等做成一个个的小圆饼,然后放入铁锅中一烙变成金黄就成了。不那么复杂却是香喷喷的。我们人手一个,也可以蘸糖,反正姊妹都是吃得美滋滋的。父亲则酌两杯小酒,眯着眼看着我们的满足。后来想,那一小块糯稻也许是父亲母亲为每年的中秋特意预备的。中秋过后就是忙碌着收获房前稻田中一片片的金黄了。现在家中真的是什么都不缺了,可逢年过节忙碌过后心中却是空荡荡的。今日想想,小时候父母为节日的准备却是长长的、满满的,亦或是每日都是为后面的每日准备的,要不怎么就每年中秋节前都有一帚箕飘香的糯米呢

   月影飘移,今晚的思绪是不是多了!再过几天放假,还是回老家看看房前的那一片金黄吧。对了还有房前屋后父亲为我们小时候准备的柿树、枣树、桔树、板粟是否依然……(席治桂)

责任编辑:代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