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越调与襄阳的前世今生

首页 > 专题荟萃 > 湖北越调 襄阳文明网 2014-12-03

  湖北越调,是流行于鄂西北汉水中上游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由于其主要流行地区在谷城、老河口、襄阳县一带,而汉水流经的这一段水路俗称襄河,故又名襄和越调。它唱腔高亢,尾音翻高,因之又有高腔越调之称。为区别河南省的小越调,民间又叫它为大越调,建国后命名为湖北越调。

  湖北越调形成的具体年代武文献可查,有艺人流传明末由李自成驻襄阳带来同州梆子,在襄阳演变为湖北越调一说,但缺乏实证。

  湖北越调诞生于襄阳有多种原因,襄阳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地,自古以来素有“南船北马、水旱码头”,是“商贾连樯、列肆殷盛”的商业口岸,明中叶以来,陕西商人的经济活动已相当频繁,为陕商的必经之路,有不少的山陕商人在这里落地生根,从事经商,形成势力。襄河流域各县城普遍兴建山陕会馆,便是他们在这个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的见证。

  艺人走旺地,商路即戏路。同时由于陕西同州府(大荔)汉中等地与汉水流域水土相连,在民情习俗、语言音乐方面,均有相通之处。清同治十三年所修《襄阳府志》就多处记载襄阳民“多近秦音,俗尚楚歌”,这就使襄阳土著居民能够接受同州梆子。长期的浸润、传布,为民间艺人吸收融化,使外来之“秦音”与本地“楚歌”杂交受孕,变宫商而创新声了。事实上,湖北越调现存的剧目中,与同州梆子相同的有一百多个。在声腔方面,不光板式划分和演唱风格有密切渊源,甚至连主奏乐器的定弦都同为6 - 3弦,足以证明湖北越调源于同州梆子。

  湖北越调行当齐全,基本功讲究,程式完备,剧目众多。名艺人辈出,流行地区也很广。湖北的上五府(襄阳、郧阳、荆州、宜昌、恩施)和下五府的安陆、钟祥以及豫西南的邓县、唐河、南阳、陕西的白河等地都有它的足迹。此外,远安也是该剧种的重要流布区,它是经由南漳、保康传入的。

责任编辑: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