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襄阳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第十九期

首页 > 文明简报 襄阳文明网 2014-07-15

  樊城区施营社区以“四个转变”为着力点

  让志愿服务成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近年来,樊城区施营社区“以社区工作者为主导、以网格员为骨干、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加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广泛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义务巡逻、上门义诊等9个类别63项志愿服务活动,有力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优秀示范社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全国妇女健身示范社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引”,实现志愿服务意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一是党委引导。社区党委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和谐向上,共建共享”的施营精神,通过定期开展文明共建、邻里节、关爱弱势群体、义务陪聊等活动,大力倡导“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的志愿服务意识。二是党员引领。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121名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详细登记个人能力、特长、爱好等基本信息,主动认领服务项目,承诺服务事项,成为社区志愿服务中的排头兵。三是典型引路。每周在社区道德模范榜上公示“热心肠”们为他人做的好事;在社区网站、社区报上宣传他们的事迹,坚持“让好人好事上榜,为凡人善举总立传”,营造“人人做好人、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报”的浓厚氛围。目前,社区每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注册志愿者867人。

  “三建”,实现志愿服务队伍由“业余”向“专业”转变。一是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按照“有专(兼)职志愿服务管理工作者、有经常性志愿服务项目、有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有适于开展工作的场所及设备、有规范的组织管理制度、有必要的投入经费和运行经费”的“六有”标准,建成了600平米的服务站。二是建立社区志愿者培训中心。社区与区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共同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培训中心,定期聘请专业人士举办讲座,针对各类志愿者分门别类开展培训,通过系统性专业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使志愿服务更专业、更贴心。三是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网络。社区开通志愿服务热线、网上志愿服务窗口、小巷总理信箱和社区E网通等居民志愿服务诉求渠道;以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为核心,在社区的居委会、卫生服务中心、中小学校、公共服务站、酒店、商业门点、驻社区企业,设立志愿服务点;每个栋楼设立志愿者服务小组,做到了“小事不出楼院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街道”。

  “三定”,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由“应景”向“常态”转变。一是定时。退休在家的志愿者服务时间为早上9:00至11:00;有工作的中青年志愿者,每天晚上下班后组队进行巡查,双休日利用一天时间为网格内居民提供随叫随到的服务。二是定项。每周开展7个固定志愿服务项目:周一,免费法律咨询;周二,文化宣传;周三,陪聊;周四,便民服务;周五,义务修剪花木;周六,免费家电维修;周日,免费裁剪缝补三是定制。注册志愿者完成服务任务后进行记载,志愿服务站进行确认,每年至少要参加36小时的志愿服务。以参加志愿服务的累计时间、团队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等为考评依据,社区每年对民主评定出来的“十佳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给他们挂红花、披绶带,给予精神激励和一定的物资奖励。

  “三度”,实现志愿服务内涵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一是拓展“广度”。为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包括信息问询、教育宣传、民生公共服务等活动,力求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精神享受和情感抚慰。二是提高“精度”。秉持“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的观念,结合居民的服务需求,定期派出志愿者服务队前往居民小区策划实施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便民服务项目,并对年度志愿服务计划进行充实和完善。三是增强“深度”。在倡导传统的情操美德的同时,激发志愿者与居民共存共荣、彼此合作的公共服务意识,从关爱互助逐步向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延伸。

  保康县网格化管理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常态化

  为深入推进全省、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实现“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以创促变”目标,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保康县大力推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的网格化立体管理机制,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常态化。

  一是全面落实挂联包保责任。将30名县“四大家”领导分成11个工作组,由县委常委牵头,具体负责挂联县城区11条主街道,督导所属部门和社区落实文明县城创建责任,并聘请社会第三方对11条街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行每周一检查一排名,检查结果和问题清单分送各挂联领导。按照“单向包保、就近包保”的原则,将11条主街道分路段落实到154个责任单位,各单位“一把手”为直接责任人,每天安排专人具体落实所包保路段的停车秩序、卫生秩序和经营秩序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时,按照单位职能,将城区景园、公厕、农贸市场全部包保到具体的责任单位。通过落实包保挂联责任,真正建立了以领导和部门包保为主导,以城区街道为主轴,以多部门联合执法为主体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格局。

  二是整合部门力量齐抓共管。将公安、城管、交通、住建等部门的执法力量进行有机整合,公安局具体负责无牌无证车辆查处以及城区三轮车的管理、交通秩序维护和文明交通倡导;城管执法局具体负责城区车辆停靠秩序维护以及“十乱”问题治理;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城乡客运车辆的管理,重点是经营秩序的维护和驾驶员文明安全驾驶培训;住建局具体负责城区在建项目的管理和市政设施的修缮。同时,城管协管员、环卫保洁员和各单位门前“三包”员实行“三员”同岗履责,无缝对接,共同维护各路段的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县广播电视台和新闻中心都开辟了文明县城创建专栏和曝光台,在进行文明行为倡导公益宣传的同时,每周推出一例创建先进典型,曝光一例不文明行为或一处环境卫生死角。

  三是动员全民参与志愿服务。为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常态化,不断提升创建水平,保康县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达12000人。县直各部门,特别是医院、车站、行政服务中心等窗口服务单位都设置固定的志愿服务岗,志愿者佩戴统一标识长期开展有效的志愿服务工作;县直机关干部职工都利用节假日纷纷走上街头、深入福利院和农村留守家庭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工作;文明办、团委、妇联每周都组织广大青少年志愿者利用周末走上大街小巷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清理“牛皮癣”、清洗市政设施等活动;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都分别在街头设置便民服务岗,积极为广大市民提供咨询、开水、复秤等便民服务;还有广大老年志愿者义务担当公园、广场的公共设施管理员,热心的组织广场舞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保康县文明办  熊传普)

责任编辑:胡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