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善来:把小事做好,就是最大的敬业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7-09-14

  在樊城区人武部,他是年龄最大、学历最低的,干的也是最普通的活。20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有的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默默奉献、执着坚守。

  今年54岁的黄善来,是樊城区人武部的一名普通职工。

  工作了20多年,领导和同事,谁都想不起黄善来提过什么个人要求,也想不起他为自己的利益争取过什么。他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一头“老黄牛”,每件事不管大小,他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得不留一丝挑剔。

  做精每件小事

  初中毕业后,他就去当了兵。在樊城区人武部,黄善来是年龄最大的、学历最低的,他认为自己是部里最没有文化的。但2016年,省军区冯晓林政委到樊城区人武部检查工作时,被黄善来的学习笔记“惊”到了。

  翻开黄善来的学习笔记,冯晓林看到像字帖一样工整的字迹,全本几乎没一处潦草或涂改之处。十几本学习笔记,本本如此。在内容上,除了日常例行的学习记录外,还有各种书报的摘抄和心得体会。

  在省军区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冯晓林强调:“黄善来同志学在常态、干在状态,省军区系统的干部职工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黄善来当了12年兵后,转业来到樊城人武部,成了部里的一名司机。之后,他开了24年车,累计行车100多万公里。别说事故,就是车漆都没蹭过一次。对于车有没有故障,他一听发动机的声音就知道。

  2013年,部里的炊事员退休后,食堂无人接手。外聘过一个炊事员,没多久就嫌辛苦撂挑子了。职工盼着食堂早点恢复,可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领导想到了黄善来。

  黄善来没当过厨师,但为了让大家吃上可口的饭菜,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到网上找菜谱,勤学烹饪技术。为了买到新鲜的食材,每天早晨五点半,他就骑着自行车到贾洼、柿铺等地方买菜。吃着黄师傅做的饭菜,同事们都称赞他为“黄大厨”。

  不懂“后退”的兵

  黄善来说,自己干着简单的活,又没多少文化,就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但在危急困难之时,大家总会想起找这棵“小草”帮忙。

  在后勤科长韩月沛的眼里,黄善来从不摆老资格,别人认为危险辛苦的任务,他都默默接受。“从不讲困难、不讲价钱,你派他干啥他干啥。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家中有事,从不推托。”

  一次,部里接到出长途的任务。此时,黄善来正在休假,在医院陪护患病的妻子。当韩月沛带着歉意通知黄善来出车时,他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了。“第二天早上我还没起床,就听到院子里考斯特发动机的轰鸣声,隔着窗户我看着黄师傅检查、清洗车辆忙碌的身影,我在想,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我是否会像黄善来同志一样甘于奉献、勇于担当?”韩月沛说。

  2006年,樊城区人武部在黄集教导大队组织高炮训练。当时后勤科长请假,黄善来一人揽起多人的活,主动挑起后勤保障的重担,负责参训官兵的饮食和卫勤保障。

  由于天气炎热,加上连续5天的超负荷工作,黄善来身体吃不消了,眩晕让他难以忍受。部领导劝他请个假休息一下,可黄善来说,歇会儿就好,“大家手头上的活儿都很重,不能因为我影响了正常的工作。”

  很多人只晓得找黄善来帮忙“顺手”,却不知道,黄善来总是克服着困难,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利益竭尽全力温暖着别人。这一点,妻子鄢爱凤体会最深。“他负责饭堂的那一年,一天忙碌的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而且没有周末。早餐做好了,就开始准备午饭,等洗涮完毕到了下午2点,又要开始准备做晚饭,一直要忙到晚上八九点钟,天天如此。”鄢爱凤说,黄善来在饭菜上越是用心,来食堂吃的人就越多,人越多他就越忙。“我虽住在食堂楼上,只要我不下楼帮忙,一天根本见不到他人。”事实上,黄善来成了“黄大厨”,鄢爱凤她心疼丈夫一人忙不过来,就常常帮忙买菜、洗涮碗筷。

  像这种情况,部里可以招厨师来做,但黄善来没想过向领导提要求,更没想过自己退出,他视这个工作是部里分配的一项任务,要认真完成,每顿饭都不含糊。一天中午,部里来了客人,黄善来让妻子去市场买大鲫鱼,鄢爱凤顶着太阳走了两三个市场都没找到大鲫鱼,只得买了几条小鲫鱼。这下,黄善来跟妻子急了,把妻子狠狠地说了一顿,鄢爱凤委屈得大哭,她也想回敬丈夫几句,但想到黄善来不容易,只得作罢。

  常怀感恩之心

  有人认为,黄善来就是傻,不仅自己吃苦,家人也跟着受累,他甚至忙于工作耽误了评职称考试。一个马上要退休的老司机,还是个初级职称,拿着部里最低的工资。“我们家至今还租住在单位的房子里,我只能说,他的这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单位。”在采访中,鄢爱凤流下了眼泪。

  鄢爱凤下岗后不久,又患了头晕的毛病。家里生活和看病的花销,全靠黄善来两三千元的工资。刚下岗的那会儿,在家带孩子的鄢爱凤几个月没吃过肉,只隔三差五买点肉给女儿做着吃。“除了过年,我们家几乎不过任何节日,我和孩子的生日他记不得,他的生日他更记不得。”鄢爱凤说。

  对于家庭的亏欠,黄善来不是不知道,但他实在顾不了。“我靠着工资养家,就得把工作做好。”黄善来发现妻子在家只吃萝卜、白菜,心里十分酸楚。之后每隔上一段时间,他就会主动做顿有肉的饭菜。“但他从来不吃,让我们娘俩吃。”鄢爱凤说,年轻的时候,黄善来只想着工作而“不顾家”,让她觉得委屈。“现在快退休了,工作也没以前那么忙了,他一有空就给我们做饭,还查书给我做食疗的饭菜。”丈夫的真心,软化了鄢爱凤心头这些年的委屈。

  因为小时候的生活太苦,不管是到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黄善来心里都充满对生活的感激和满足。

  黄善来出生在武汉东西湖区的北渠农场。母亲是聋哑人,靠给别人做布鞋维持生计。兄弟姐妹四个,黄善来是老大,从四岁开始,他就帮家里做饭、打猪草。

  16岁时,黄善来听从一个邻居姐姐的建议当了兵。“部队比家里的条件好太多了,我很满足。”黄善来在训练上刻苦,休息时总是拿着扫把,把营房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在部队,他先后做过班长、教员、代理排长等。“如果放到大自然,我就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没什么值得宣扬的。”黄善来说。但在别人眼里,黄善来却拥有一棵大树的坦荡和胸怀,值得大家学习。“简单的事情天天能做好就不简单,容易的事情件件干好也不容易。”这句来自黄善来学习笔记中的话,也是他大半辈子用于自勉的座右铭。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QQ截图20170628193217.png
  • TIM截图20170527213646.png
  • 1.jpg
  • 58a050a0a10d1副本.jpg
  • 未标题-1副本.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