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义教”志愿服务队义务辅导3000多名留守儿童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郜奥博  时间:2016-08-23
志愿者在辅导学生 图片来源:襄阳晚报
  在枣阳市七方镇一座废弃的电影院内,几十张破旧的桌椅摆放在两间简陋的教室里,48岁的孙国萍和湖北文理学院“周末义教”志愿服务队,为当地留守儿童建起一座“爱心学堂”。5年来,这支志愿服务队共为300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义务辅导8月13日、14日,记者赶赴枣阳市七方镇,与志愿者们同吃同住,了解“周末义教”背后的故事

  一个人的请求和一群人的意志

  “孙老师好!”……8月13日上午8点,看着30多名留守儿童陆续走进课堂,枣阳市七方镇留守儿童爱心辅导中心负责人孙国萍欣慰地笑了。

  坚持了5年的“周末义教”源自一次偶遇。2011年,孙国萍在镇上开办暑期培训班,因为人手不够,到湖北文理学院聘请大学生做兼职。校门口,孙国萍随意一搭腔,碰到了物电学院2010级学生杜鹏飞。学师范的杜鹏飞听说有上讲台的机会,没有多想就应下了此事。“这个班办得好啊,孩子总算有人管了,就是学费有点高。”暑期班结束后,家长们都很满意,但一期300多元的辅导费,让不少人感觉有压力。这句无心的话却刺痛了孙国萍的心。

  早些年,孙国萍与丈夫在外打工,将儿子留在老家。成了留守儿童后,儿子成绩渐渐从班上前三名下滑至倒数,初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学业了。

  孙国萍说,在七方镇,有一批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些老人要同时照顾三四个孩子。“老年人管教孩子受限于经济、精力和学识等方面的制约,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成绩下滑、心理扭曲等问题。每年寒暑假,留守孩子也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孙国萍想,应该给他们办个不收钱的辅导班。

  杜鹏飞也从七方镇团委书记胡德勋那儿了解到,镇上的留守儿童大概有1200人。“这是一个不该被忽视的群体。”孙国萍找到杜鹏飞,问他愿不愿意免费辅导这些孩子,杜鹏飞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弟弟妹妹的渴望和哥哥姐姐的奉献

  8月13日7点半,14岁的顾雨洁领着两个弟弟,早早等候在志愿者们居住的楼下。见老师走出来,他们迎上去,叽叽喳喳地问开了:“今天教我们什么?”“有什么有意思的吧?”

  “与哥哥姐姐们一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能听到好多新鲜事儿。”顾雨洁告诉记者。

  今年暑假,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的学生肖泽龙、谈琪、徐国路和刘峡霞在七方镇义务辅导留守孩子,为期一个月。

  教室和住宿条件都很艰苦。两间教室只有一间装了吊扇;住的地方没有家具、家电,四个人在地上铺凉席睡觉;天热难耐时,晚上每隔几个小时,他们起来冲一遍凉水澡。“有时候也想,走吧,这么热,条件这么差,可一进教室,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实在忍不下心一走了之。”团队中唯一的女生刘峡霞说,当学生们在前面拉、后面推,高高兴兴地簇拥着自己时,就觉得当个“孩子王”真好。

  教室只有两间,30多名留守儿童却来自不同年级,志愿者们实行混班教学。“四、五年级先写暑假作业,六年级今天跟我学韵律歌。”每次上课前,肖泽龙都查找资料,认真备课。

  隔壁教室,刘峡霞在上音乐课。一首范玮琪的《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让犯困的孩子们活跃起来。

  三年级的孩子只有四五个,谈琪在楼道里竖起小黑板,教他们数学。当天气温接近40℃,没有风扇的楼道里,师生们汗流浃背。

  中午放学了,孙国萍做好饭。按规定,孩子们要回家吃饭,下午两点再来,可孩子们都不愿回家,希望能与大学生老师们多待一会儿。孙国萍好说歹说劝走了孩子。

  吃完饭,志愿者没有回宿舍睡觉。宿舍离教室不过千余米,但烈日当头,累了一上午的他们趴在桌子上,很快就睡着了。

  受益者的快乐和付出者的成长

  “如果不是大哥哥大姐姐们来这儿辅导,我可能考不上高中。”今年考上枣阳二中的李嘉欣说,六年级时她参加了“周末义教”辅导班,持续学了3年,“每周六我都来听课,成绩慢慢变好了”。

  襄阳四中特奥班学生侯霜波也是“周末义教”的受益者之一。“他们自己都还是学生,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多少,所以知道什么教学形式受欢迎。”侯霜波至今还记得,有一节化学课讲锌、铁在盐酸中的反应,“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两幅漫画,一幅图是:锌说,我都快化了;另一幅是:铁说,我还很舒服。老师用拟人化的语言,一下子就让我们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周末义教”给留守儿童带来的不仅仅是成绩上的提高。

  “外孙女以前功课只能勉强及格,现在能考90分以上了;以前孩子性格内向,话也少,现在总是有说有笑……”谈起热心肠的志愿者,七方镇居民陈秀华竖起了大拇指。看到外孙女3年来的变化,今年初,陈秀华又把两个孙子送进了辅导班。

  风雨无阻的义务支教,让参与的大学生们得以成长。

  “周末义教”现任队长余占说:“以前只是在学长的带领下利用周末做公益,时间一长,公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中我学会了坚持。”

  第三任“周末义教”队长吴顺喜,2015年任“格桑花”支教团队队长,远赴西藏琼结支教,他所在的团队曾获“西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今年3月,吴顺喜再次请缨任队长赴西藏支教。2016年6月,吴顺喜成为西藏选调生,准备扎根西藏。

  正在云南大学读研二的第一任队长杜鹏飞回忆说,每个周末5点多起床,两次换乘汽车,80余公里的颠簸,确实辛苦,但收获的是满满的感激。“对这些留守孩子,从最开始的同情到后来的责任与担当,我和同学们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我们不带任何目的地帮助别人时,当我们将这种帮助别人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之后,我们的人生将发生不可思议的改变。”(襄阳晚报)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1.jpg
  • 无声的讲述副本.jpg
  • 书香溢襄阳副本.jpg
  • 56cd3abc7d7c1副本2.jpg
  • 572b04f460721副本副本.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