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保护神”

首页 > 专题荟萃 > 襄阳好人 > 好人面孔 湖北文明网 2015-01-30

  为民生东奔西走,济困者百折不挠。十八万张维权卡,维权联盟QQ群,维系着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温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他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享受了阳光的照耀,他是彰显法律正义的脊梁、公共福祉的奉献者。

  他叫张国平,是湖北长久律师事务所的一名普通律师,也是襄州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一名援助律师。7年间,他先后为工人兄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近百起,为困难职工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被人亲切地称为“农民工的保护神”。

  2010年2月,张国平被评为首届“湖北省维护职工权益十佳律师”,并被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他显得非常淡然:“为弱势群体维权,是我们每位律师的责任!”

  农村小伙当上“城管队员” 

  朴素简约的衣着、说话轻声细语……记者在律师事务所见到张国平时,有些惊讶,他与我印象中的律师形象有些不同。“律师不一定都是西装革履啊,也不全是法庭上义正严词的形象,平时我都这样!”似乎是看出了记者的惊讶,张国平笑着解释说。听说记者是专门采访他为农民工维权的事,他委婉地表示不愿多说,“这没什么可说的,都是一些分内的事!”

  今年37岁的张国平,出身于襄州区伙牌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4年,他考入了孝感市一所中专学习城建管理。在校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多次获得奖学金。

  从中专毕业后,张国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襄州区伙牌镇城建服务中心,端上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城建服务中心相当于乡镇里的“城管”,每天的工作是查处占道经营、违法建设等行为。“城管工作,让我接触到很多农民工,看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张国平说。

  张国平发现,很多农民工因要不到工资,过年连家都回不了,这让他感触颇深。和农民工接触久了,听到了他们背后的故事,他渐渐对农民工这个称呼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自学成才当上律师 

  原以为会这样抱着“铁饭碗”干一辈子,一件事改变了张国平的人生轨迹。

  伙牌镇的一个修理厂长期存在占道经营现象。那天,张国平和同事在检查时发现,老板将车停在国道边。

  张国平和同事欲扣留该车,与老板发生纠纷,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当即,张国平和同事将车辆扣留,拉到了城建服务中心。“原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出了事。”张国平说,几天后,法院给城建服务中心送来传票,该老板请了律师,到法院状告他们行政执法不合理。

  最终,城建服务中心只得和该老板协商,同意将被扣的车辆返还,这才了事。

  这让张国平看到了自己在法律知识上的不足,从此之后,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一年后,他参加了自学考试,拿到了专科文凭,成了单位里有名的“业余律师”。  1999年,农民工王永亮找到了张国平,请他帮忙讨要工伤赔偿。原来,40岁的王永亮在工地上干活,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他住院花了很多钱,却一直没人管。“我这算不算工伤?能不能找公司索要赔偿?能赔偿多少?”当天,王永亮连续提出3个问题,让张国平傻了眼:这些问题他都不是很清楚。

  第二天,张国平带着王永亮找到公司老板索要赔偿,初步定的赔偿金额为10万元。“你凭什么要10万元?依据在哪里?”公司负责人的反问,让张国平哑口无言。张国平说,这件事让他认清了自己的不足,对很多法律知识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上,根本无法应用在工作中。“我一定要考到律师资格证。”张国平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当上律师。2004年,张国平参加了湖北省工会招录协理员的考试,凭着自学的法律知识,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用到当时的襄州区总工会。

  从那时起,张国平着手准备考律师证。两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武汉大学法律专业本科学位,并取得律师证,成为一名律师。

  他的手机成了维权热线 

  2007年,张国平进入湖北长久律师事务所成为一名专职律师。

  张国平坚信,一名专职律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更要有强烈的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为此,他每周至少有一天在襄州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公,坚持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2009年11月30日,襄阳科特纺织有限公司与148名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职工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工资以及办理社会保险。因公司方不答应要求,职工们多次到政府上访,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信访部门建议职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148名职工找到张国平,请求法律援助。张国平在接受援助申请后,深感责任重大,及时向湖北长久律师事务所及市司法局汇报。市司法局要求在这个案件中既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要保证社会的稳定。

  作为这148名职工的代理人,张国平向襄州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了劳动仲裁。张国平奔波在公司和职工之间,主持召开了8次职工和职工代表会议,统一了职工的思想和意见,同公司管理层进行了多次沟通。

  经过据理力争,公司方同意了职工提出的调解方案,终于达成调解协议。科特纺织公司一次性付清了148名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工资及各项津贴共计28万余元。

  襄州区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有18万之多,务工人员在外遭受工伤及侵权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能够及时反馈信息,张国平同襄州区总工会一起,在全区所有乡镇、社区、村建立了职工维权工作站,并把自己的电话印在维权卡上,向农民工发放18万多张维权卡。他的电话,被农民工们亲切地称为“维权热线”。

  为了提高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几年来,张国平特意选在农民工春节返乡期间,举办各类法律知识培训班28场(次),受培训农民工达5000多人(次)。

  担任兼职法律援助律师期间,为了能让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及时得到援助,张国平放弃了许多能“挣钱”的案件,把大量时间投入到了维权工作中。

  张国平还率先在全国实行QQ即时通讯工具维权,建立了职工维权联盟群,在各大法律网站公开接受在外务工人员的免费咨询和投诉。

  自2005年以来,他先后为工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近百起,其中调解成功案件42起,进入仲裁或者诉讼程序案件49起,共为困难职工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义务维权期盼同行者 

  2009年11月,45岁的唐明生在襄州一家混凝土公司工作时受伤,左脚脚趾被截。伤后大半年里,公司一直没有为他进行工伤鉴定,也没有赔偿。无奈之下,唐明生来到襄州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向张国平求助。

  得知他的遭遇,张国平二话没说,带着唐明生的材料去了用工单位。经过多次协调,2010年11月,用工单位终于同意安排唐明生进行工伤鉴定。唐明生被鉴定为7级伤残。后经协调,用工单位终于给付了赔偿。

  在法律援助过程中,张国平得知唐明生受伤后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特意找到襄州区总工会,为唐明生发放了500元困难补助。

  作为一名从农民中走出的律师,张国平觉得,农民工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是弱势群体,很需要有人来为他们“撑腰”,而“撑腰”的工作让专业的法律工作者来承担更合适。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像唐明生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张国平仍然奋斗在维权的最前线。他说,从全市乃至全国范围看,需要有更多的法律工作者来免费提供维权帮助。

  很快,张国平的呼声得到了响应,市司法系统正全面开展向张国平律师学习的活动。目前,我市共有470多名律师正在接受法律援助案件。他们的工作对维护法律尊严、弘扬社会公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刘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