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文化小康攻坚战 推进物质精神双脱贫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6-09-22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省委、市委高瞻远瞩,统筹谋划,要求推进物质、精神双脱贫,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去年以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伟年同志要求,保康要先行先试,建设全省精神扶贫、全省文化小康和全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三大示范区”,市委提出了保康要建成全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省文化小康、全市十星创建“三大试点县”的目标任务。我们按照省委、市委要求,科学谋划,大胆创新,坚持以文化小康建设为统领,县、镇、村分类推进,呈现出试点引路、示范带动、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试点143个,从6月份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保障,构建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制度体系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始终把文化小康和十星创建作为意识形态工作落小、落细、落实的具体抓手,作为同时推进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重要举措,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工作保障。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县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11个乡镇和所有县直部门均成立了由“一把手”牵头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链条”。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先后组织召开全县文化小康和十星创建动员大会、推进大会、示范工程建设会、督办会等系列会议,在全县树立鲜明导向。县人大、县政协采取现场视察、专题调研、工作督查等形式,主动参与精神扶贫、文化小康建设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人大监督、政协参与、乡镇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二是构建科学考评机制。将精神扶贫、文化小康和十星级创建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规划和评价体系,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物质、精神双脱贫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县“四大家”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到所挂联乡镇、村,对文化小康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同步督办指导,开展专题调研,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精准扶贫工作队将文化小康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心指导,全力推动。三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在文化小康和十星级系列创建上,舍得投入,所有工作经费财政予以足额预算;对纳入文化小康和十星级创建的试点村,县财政每个村首期给予5万元建设资金;乡镇财政同步配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优先使用,驻村工作队重点扶持,为全面铺开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注重城乡统筹,构建全域覆盖、无缝对接的创建体系 

  明确工作思路和路径,坚持县、镇、村同步创建,做到“精神扶贫,不落一户;文化小康,全域推进”。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精神扶贫、文化小康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学。去年以来,我们把顶层设计放在首要位置,集中力量起草精神扶贫和文化小康建设方案,邀请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华中师范大学专家教授来保康调研指导,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修改,配合省文化厅对所有指标及完成情况做详细分析报告,对可行性调研论证后,形成了保康县精神扶贫和文化小康建设方案。并组织县“四大家”领导集中学习,通过手机报等形式印发全县党员干部学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二是细化创建标准。研究出台了《保康县文化小康示范村(社区)、示范乡镇、示范单位建设标准》,明确共性指标,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步推进文化小康示范单位、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建设。同时,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拓展延伸到十星级文明乡镇、村(社区)、文明户、党员、家庭、学校、网站(网吧)、单位、企业、窗口等十大类创建项目,推动十星创建由农村向城市拓展,由单一向系列辐射。三是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以线带片,文化小康建设选择城关、黄堡、马桥、寺坪和过渡湾、歇马和马良五大示范片区,覆盖尧治河、中坪、双坪、盘龙、大坪等15个村。十星创建选定机关、乡镇、村、学校、医院、企业、窗口等各类创建试点128个,6月份全部建成,都达到“十有”标准,为全面推进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三、坚持软功硬做,构建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的落实体系 

  精神扶贫、文化小康是在人的大脑里搞建设,凝聚的是思想共识,传播的是理想信念,弘扬的是核心价值观,看似软功,实为硬功,必须用硬手段推进。因此,我们坚持把原则性要求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实现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动。一是把十星创建作为文化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谋划实施。把十星创建作为文化小康示范村(社区)、示范乡镇、示范单位建设的首要标准和基础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十星创建全过程,科学设置各行各业十星内容,细化创星标准,融入自评互评、宣传发动、评选表彰等各环节,融入十星氛围营造和阵地建设。同时把十星创建与修订市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制定完善行业规则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结合起来,让人们在参与十星创建中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二是紧盯“五大核心指标”推进文化小康重点项目落地。以文化小康“五大核心指标”建设为支撑,即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150元;“三馆一站”覆盖率≥1.3%;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60%;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4.2%。围绕这五大指标,先后在县城牌坊湾新区规划建设了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年底主体工程可竣工;在县城中心建设了全民健身中心,7月底可投入使用;改造升级11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面积、设施配备、功能定位均达到国家标准;调试安装“户户通”3.5万套,“村村响”乡镇播控平台11个、村终端205个,年底前可实现全覆盖。同时,县财政对公共文化支出逐年递增,“文化消费券”、“文惠卡”等制度逐步铺开,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GDP占比逐年增长。三是丰富载体抓好精神扶贫和文化小康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始终把村级组织作为文化小康建设的前沿阵地,按照建成一个1000㎡以上文化活动广场、一座简易戏台、一个90㎡以上的村级文化活动室、一个文化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器材“七个一”标准,选择15个村率先启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让群众足不出村即能享受文化大餐。创新推进“双读”活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创新学校倡读、朝暮颂读、教师领读、亲子同读、活动促读、考核评读“六读”模式,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朝读经典”和幼儿园“起点阅读”活动。层层创评“荆山楷模”,全县各行各业推荐“荆山楷模”典型200多人,层层设立楷模人物实体榜。精心组织“双宣讲”活动,组建110人的县委理论宣讲团和百姓宣讲团,各乡镇分别组建理论宣讲团和草根宣讲团,从6月下旬开始,全县共开展理论宣讲活动60余场次,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

  此次会议在保康召开,是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激励和重托。全民唱响十星品牌,全域建设文化小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县市先进经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做好文化小康建设普及之功、常态之功、长效之功,早日建成全省精神扶贫、文化小康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示范区。(中共保康县委 保康县人民政府)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xxxxxxx.jpg
  • 1.jpg
  • 无声的讲述副本.jpg
  • 书香溢襄阳副本.jpg
  • 56cd3abc7d7c1副本2.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