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当您在汉江畅游时,是否留意到身边那些身穿绿色T恤、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守候在江边,担当游泳市民的守护神。他们,就是汉江义务救护队队员,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冲向哪里。
汉江义务救护队成员
12年来,襄阳市游泳协会汉江义务救护队的队员们每年值班三个月,他们用无私爱心在汉江之畔筑就了一道安全的防护墙,先后挽救了1705条鲜活生命。2002年至今,灰包嘴、罗家码头、小北门,火星观码头、杜甫巷江边码头、鱼梁洲大桥桥头等6个救护点救护时段内,未发生一起溺水事故。
1、成立队伍,挽救一条条鲜活生命
汉江义务救护总结会
流经襄阳市区的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为襄阳市民提供了一个天然大浴场,它在给市民消夏降暑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无情地带走了许多鲜活的生命。
李建新是救护队的“元老”,他告诉记者,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救护队成立之前的一个夏天,我亲眼目睹,游泳者较多的樊城千福码头,一天溺亡8人。我和同伴根本“救不过来”。
“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夏天穿得少,几秒钟内就沉下去了,人就没了。”李建新说。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无谓地去了,多少个家庭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应该改变?市关工委主任吴德兴老人陷入沉思。
2002年,在市关工委主任吴德兴等人的奔走下,襄阳市成立了汉江义务救护队。每年夏季,救护队在汉江襄阳城区段设定6个汉江游泳救护点,每个救护点配1艘船、3名队员,并配备救生圈、高音喇叭等专业设备,为队员们买了保险。就是这6个救护点,让溺亡事件在他们的救护范围内从此“绝缘”。
12年来,襄阳市汉江义务救护队的队员们每年值班三个月,他们风雨无阻,先后挽救了1705条鲜活生命。
2、默默付出,只为守护泳者安全
汉江义务救护队成员在汉江边上的合影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蓄水发电后,汉江襄阳段已没有适宜游泳的区域。然而,夏日炎炎之时,仍挡不住广大市民亲近汉江的热情,几个救护点内,每年都是人头攒动。
2000年12月1日,从企业内退的宋达江第一次参加冬泳,从此和汉江救护结下不解之缘。“起初大家是自发救人,2002年,我们就成立了正规组织。”宋达江翻出厚厚一大摞救援日记,里面记录了12年来盛夏汉江边值守的点点滴滴,日期、天气、游泳人数,值守区域的游泳人数、市关工委及协会领导视察、救护等等。
今年8月31日,天气凉快,江里也没什么人游泳。李建新值班时,看到一个年轻妈妈带着儿子在江边洗手。李建新叮嘱她要注意安全,可刚走开就听见扑通的落水声,李建新迅速冲过去,一头扎进江里,将这位妈妈救上岸,他默默走开,很久才发现昨天刚买的手机掉江里了。
“今年鱼梁洲一带创新了工作方式:用浮桶围起安全区域,我们的队员加大了宣传力度。”队员胡良友介绍说,“游泳协会的500多名队员都是汉江义务救护队的宣传员,还有不少热心市民加入到我们的宣传队伍中来。鱼梁洲上有一对退休夫妻,得知我们的工作后,主动加入义务宣传员的队伍中。像这样的热心人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
“每年到汉江襄阳市区段游泳的人特别多,保守估计每天有1万人次。有了我们救护队,游泳相对安全一些。”队员李辉跃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和队友们会一直坚持义务救助。
据救护队负责人杨国斌介绍,救护队员都是义务、兼职的,但汉江救护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队员们都是从冬泳协会和历年的优秀救护队员中挑选的,除了游泳水平高外,还要有爱心、纪律观念强。
现在,在这支义务救护队里,有企业老板、下岗工人、退休干部、小摊小贩、公务员、人民教师、医务人员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身份不同,但只要发现有人落水,都会勇敢义务施救。
3、劝导工作难度大,但他们从不放弃
汉江义务救护队成员在汉江边上的合影
暑假期间,劝导学生不下水游泳是队员们最棘手、最头疼的事情。原市一医院救护点,每天下午都有中小学生来玩水、游泳。这个救护点最多一天救了17人次,大多数为10岁左右的孩子。
“现在很多人的安全意识普遍都提高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劝导上,劝导未成年人、不带救生装备的人、不会游泳的人,不要冒险下水,但还是有人不听劝,冒险下水。为此,队员们没少受委屈。”杨国斌告诉记者,对于不听劝导下水的市民,我们就一直盯着,如果他们有危险,我们会立即去救护。
“不管天气多热,我们都不能下水游泳,更不能喝酒,要时刻保持警惕,以应对突发情况。”赵新建说,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提醒泳者注意安全,向市民发放汉江安全游泳倡议书,提醒大家下水前先做热身运动,下水要带上救生设备。
4、有了他们,百姓更有安全感
汉江义务救护队成员合影
“大家佩戴游泳圈下水,游泳注意安全啊!”今年8月的一个下午,在大北门救护点,前来游泳的人越来越多,李辉跃拿着喇叭朝大家喊道。
2013年6月27日,一个13岁小男孩在大北门江边游泳,当他离开江岸4米处时,身上的游泳圈突然脱落,小男孩不停地在水面扑通。情急之下,救护队员李辉跃和叶常具跳入江水,向小男孩游过去,将其救上岸。看小男孩无恙后,他俩默默地走开。
其实,和李辉跃和叶常具一样,每次救援后,队员都会悄然离开,不留姓名、不留联系方式,从来不给溺水者及家属增添任何麻烦。“水上救援、不收钱物、出现意外、后果自付”不仅是他们团队的承诺,也是他们团队的誓言,更是他们团队的宗旨。
“现实中,溺水事故发生后,要么没人救援,要么有人收费救援,我觉得从道德和良心上都说不过去。”杨国斌坦言,我们救人不收费用,目的是用实际行动宣传、劝导、安全谨慎下水游泳,只要听到一句谢谢,我们就知足了。
因为长时间在汉江边风吹日晒,所以每一位救护队员的皮肤都是黑黝黝的。说起这些,宋达江笑了起来:“我们虽然晒黑了,可是心红了。政府放心了,老百姓也满意了!”
据介绍,汉江义务救护队里的成员有一部分是汉江里的船工,除了夏季,平时他们只要看见落水的人,也会第一时间去救护。
曾被救助过的焦德跃对记者说:“救护队不求回报,精神可嘉。他们是我们的后盾,有情况他们开着船‘哗哗哗’地就过去了,有他们在,我们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