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山红军游击队连打胜仗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胡开勇  时间:2016-12-05
  雄踞鄂西北的大薤山,巍峨屹立于谷城西南山区,海拔1099。不仅以薤山叠翠而闻名遐迩,而且在谷城革命的历史中英雄辈出。大革命时期,我党鄂豫边特委在此建立起唯一的党的武装——薤山红军游击队,树起了中国红军的大旗。 

  

  

  

  

  

  

  

  

  

  

  

  

  

  

  

  

  

  

  

  

  

  

  

  

  

薤山的红军旗帜,浸透了先烈的鲜血。193110月,驻扎在大薤山的红军队伍遭到了10倍敌人的围剿。经过浴血奋战,大部分红军战士捐躯,少部分失散和伤残人员留在了大薤山茫茫林海中。 经过薤山林场民政部门同志翻山越岭逐村查访,从6000多山民中查访出14名当年的红军失散人员。 为了铭记这段光荣历史,我们于19977月踏着先烈们的足迹,见到了老红军路二爷,也聆听了关于老红军李世富的故事。 连打胜仗的路二爷大薤山方圆数百里,走几里山路才能遇上一户人家。720清早,我们和薤山林场民政助理龙德书一起,足足步行了两个小时,才赶到石门村3组。 迎接我们的是一位50多岁的房东,名叫陈顺范。他得知我们的来意后,高兴地说:你们是采访路二爷的!快进屋,我去烧水。陈顺范告诉我们:路二爷,就是路洪发。他年轻时胆子大,打仗不怕死,在家又是老二,我们就叫他路二爷顺着陈顺范的指向,我们看到一处正屋大门口,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手摇大蒲扇,正在乘凉。 这位当年威风凛凛的红军战士,如今看上去是那样和蔼可亲。只见老人身穿一套深蓝色的卡腰衬衣,脚穿一双新布鞋,脸色红润。 看到我们到来,路二爷连连点头打着招呼。我们上前同他交谈,他只是侧着耳朵听我们讲,却不做声。这时陈顺范笑着说:他人老了,耳朵背得很。你们要大声说,他才听得清。路二爷说:参加红军后在薤山坡打过4次仗,仗仗都打胜了。打仗时一点也不怕。仗打赢了,上级领导说要把薤山守住,建立根据地,我就在薤山坚守下来了。薤山林场民政助理龙德书告诉我们,国家民政部门每月给老红军补贴45元生活费,医疗费全包。地方政府还为照顾护理老红军的房东,免去了其全家人每年正常的义务工,每年还补助200元。逢年过节,村干部还会额外送来20元,并提来烟、酒、肉慰问老红军。 在陈顺范家里,我们看到路二爷住在三间正房靠右边的一间房子,门里门外都贴着字的门画。从路二爷的表情上看得出,路二爷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日子过得很舒心。 陈顺范的邻居李昌英大嫂说:路二爷身体好,这些年没生过病,是我们全村的福气。空前隆重的追悼会 告别路二爷,我们又步行了3里多的山路,来到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廖明权家。廖支书接着又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照顾另一位老红军的感人事迹。 廖支书说:石门村有两位老红军,一位是路二爷,另一位在两年前就逝世了,他的名字叫李世富。听说一个村就有两名老红军,我们问:你们的负担重吗?廖支书说:莫说是两个,就是有十个八个,我们也不嫌多。他们是老红军,为革命做了那么大的贡献,照顾好他们,是我们应尽之责。我们更应该把这些老革命照顾好,为他们养老送终。说到养老送终,廖支书便向我们说起李世富去世时的情况。 那是在前年3月,82岁的老红军李世富与世长辞。李世富的两个儿子要自己安葬老人,但老红军的逝世牵动着全村干部群众的心。村党支部决定,李世富由村里安葬。 当时,村里为李世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村组干部全部到场。在追悼会上,大家回忆了李世富当红军时的英勇事迹,回忆了解放后他多年来为村里作出的贡献。村党支部号召村民向老红军学习,学习他一生为革命、一生为群众的奉献精神。 追悼会结束后,男女老幼近百人自发为老红军送葬。在那条弯弯的山路上,缓缓地走着一支长长的送葬队伍……老红军离村民远去了,长眠在他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人们依依不舍地在他的坟头上添上一抔黄土,以寄托无尽的哀思。 在新坟旁,老人的两个儿子紧紧地攥着村领导的手感激地说:父亲活着的时候,你们年年照顾,现在死了,你们又是这么隆重地安葬他,这情谊是买不来的!村领导说:老人虽然是你们的父辈,但他是村里老红军。活着的时候村里照顾,死了村里安葬,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楚天快报记者陈洋波整理)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ad书房.jpg
  • 襄阳工匠ad.jpg
  • ad_sng.png
  • ad_xhg.png
  • 未标题-1.pn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