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古巷新魅力 非遗文化放异彩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胡俊卿  时间:2023-06-13

  

  行走在老巷里,欣赏非遗产品、品鉴非遗美食、体验非遗制作、购买非遗产品……6月10日,樊城区陈老巷社区在百年老巷——陈老巷举办非遗宣传购物节,宣传非遗文化,现场非常火爆。

  非遗文化集中宣传

  6月10日8时刚过,不少人便涌到陈老巷。当天,这里举办非遗宣传购物节,集中开展非遗文化宣传活动。

  非遗文化宣传分为三个部分:老樊城影像展,集中展示老樊城的一些老照片;非遗手艺展,手工艺人现场进行才艺展示,展示手工剪纸、手工藤编、手工香包、团扇绘画等;现场宣讲百年老巷的文化故事。

  8时30分,在陈老巷的两边,一张张桌子摆了出来,团扇绘画、手工剪纸、手工藤编、手工香包、城墙酥等非遗产品被摆上了桌子。

  66岁的饶章红是手工团扇绘画制作人,一大早他就从襄州区赶了过来,带来30多件作品;54岁的胡岩是手工藤编传承人,她带来不同种类的藤编作品20多件;10岁的手工剪纸小达人樊睿媤也来了……大家有坐有站,在自己的摊位前给过往行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艺人们讲得认真,行人听得仔细。

  非遗产品受到热捧

  “这个手提包不错,多少钱?”“这个香包好看,我买三个。”非遗宣传购物节上不时传来惊喜的叫声和询价的声音。

  当天,61岁的曹树华早早来到了活动现场。他在这个摊位上看看,在那个摊位上瞧瞧,最后买了好几件非遗产品:一个非遗文化宣传袋,三个手工香包,两把手工团扇。

  “我还要买点儿非遗美食城墙酥和诫子酥。”曹树华说,他非常喜欢传统文化,当天一大早便来到陈老巷,准备拍一些老巷的照片,没想到遇上了非遗宣传购物节,“这是意外之喜,非常开心。”

  为什么买这么多非遗产品?曹树华说:“我非常喜欢这些非遗产品,购买也是弘扬非遗文化的一种实际行动。”

  “这个提包好看,我要了,扫码付款。”活动现场,市民杨女士花150元购买了一个藤编手提包,“包很大,也很好看,感觉很值。”

  活动现场,手工香包也非常受欢迎,50多个香包不到半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前来逛陈老巷的李女士一次性买了6个,她说:“端午节快到了,刚好买回家挂起来。”

  城墙酥和诫子酥也是颇受关注的非遗产品。“这种美食被做成襄阳古城砖的样子,好有创意和文化气息啊!”市民张女士首次看到这种非遗产品,非常惊喜,品尝后购买了一些,“我还要发朋友圈宣传。”

  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遗就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在现实生活中,非遗面临人才凋零、传承断层的困境。

  胡岩的老家在樊城区太平店镇。她家是竹编世家,耳濡目染之下,她从小就学会了竹编手艺,但上班后因工作繁忙,几乎忘记了这门手艺。后来,工作轻闲一点,她又重拾技艺,将竹编改为藤编,并成功申报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即将退休,她决定将手工藤编发扬光大,“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手艺,我努力寻找爱好者,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不过,在这次陈老巷非遗宣传购物节上,记者惊喜地发现,经过多年的宣传,非遗越来越受重视,传承后继有人。

  陈老巷社区党委书记李世江是一位民间文化、非遗文化的“守望者”、保护者。多年来,他以陈老巷以及樊城码头文化为载体,大力宣传、保护民间文化、非遗文化,在社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保护氛围,带动全社区工作人员和一大批居民成为文化保护志愿者。

  陈老巷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贺爽出生于1988年,既是老巷文化的忠诚守护者,也是一名擅长手工香包制作的手艺人。她在传统香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制作出充满时尚元素的多种香包,将传统文化与时尚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樊睿媤是磁器街小学三年级学生,自小受到姥姥郭元的影响,对手工剪纸有着浓厚的兴趣,4岁开始跟着姥姥学剪纸,如今已成为学校和社区小有名气的手工剪纸小达人。

  “非遗产品、非遗文化并非高大上、高不可攀。”李世江说,它其实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过,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和人们的需求进行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来源:襄阳日报)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未标题-1.jpg
  • 1212.jpg
  • 未标题-1.jpg
  • 文明校园.jpg
  • 123.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