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沮水河畔的一颗明珠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8-05-29
峡口村风光(沮河穿村而过)

  峡口村隶属南漳县西南的巡检镇管辖,位于南漳、保康、远安三县交界处。一条沮河穿村而过,四周青山环绕,河流两岸是大片良田,具有典型的河谷地貌,风光旖旎,物产丰饶,人称“小江南”。2017年11月,峡口村入选第八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录。

  高颜值的河谷村落

  《左传》载:“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流经峡口的沮河哺育了幼年时期的楚国,像一条婀娜多情的绿丝带流淌在荆山山脉的最深处。

  古称沮水的沮河为沮漳河的一级支流,全长226公里,其中南漳境内长98公里。沮河正源发源于保康县响铃沟,向东南依次吸纳杨家河、歇马河、深溪河、鸡冠河、重溪、白腊河、峡峪河等保康县境内山间溪流,到南漳又有赵家河注入,于百福头入远安县境。沮河流域内多高山峡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当它汇入众多小支流后来到峡口时已经成浩然大河。峡口也因河岸对峙形如关口而得名。

  峡口村地处沮河河谷,河流造就的小型冲积平原赐予这个村子世代耕种的农业资源。白墙红瓦的村民民居沿沮河两岸布局,每当夏秋季,雨过天晴的早晨,沮河的水汽蒸腾,把整个峡口村以及附近的汉三等村落笼罩在云雾之中。远山和田野云遮雾罩,村舍时隐时现。那雾有时像烟云滚滚,气势逼人;有时像轻纱飘逸,柔情绵绵;有时像瀑布飞渡,惊心动魄;还有时像绿带环绕,缠绵不绝。当太阳初升,云雾渐渐隐退,天空一片殷红,又把峡口沐浴在霞光之中。置身恬静怡情的乡村田园,吸纳大地的清新空气,体悟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变幻是一种惬意的体验。

  在观景台上,河流、村庄和田野尽收眼底。远处的群山绵延起伏,油绿的桔园布满山岗,新建的高速公路历历在目。近处的冈峦绿树吐翠,田野中的阡陌纵横交错。山川、河流、田园、村舍、绿树、繁花,一幅自然而然、不事雕饰的美丽画卷。

  特别是在春季的油菜花季,峡口成了一片金灿灿的海洋,无论是从巡检方向沿盘山公路还是从保宜高速公路进入,都能在路上发现俯瞰角度极佳的观景台,让你不时停下匆匆的步履。正是因为如此,每年春季,峡口都吸引了许多远道而来的摄影发烧友,拎着“长枪短炮”,流连忘返。

  盛极一时的千佛寺

  学。千佛寺虽然消亡于历史的尘埃中,但其名声却远播当阳、远安、保康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创办于千佛寺的“南漳县乙种蚕业学校”是一个大变革时代的产物,它促进了南漳西南山区养蚕事业的发展。如今,虽然学校的历史遗迹已荡然无存,但南漳西南地区的板桥、巡检等地成为养蚕大镇,与历史上的国民教育却是密不可分的。

  商贸繁盛的“小汉口”

  “峡口村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350年,建村移民来自河南和江西。”原峡口镇小学校长、退休后被村里聘请编纂《峡口村志》的刘孝俊老师说。这和我们在南漳西南地区调查的移民流入来源一致。

  穿过油菜花田,在峡口村南岸距沮河200米处有千佛寺遗址。相传该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寺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坐西朝东,墙体全部用大青砖砌就,墙头飞檐高挑,屋檐木构用各种花纹雕饰而成。整个寺院布局分两部分,前是四合院,后是正殿;院内有两棵参天大柏树,正殿有多尊塑像供奉。其中大佛像莲花宝座和衣袂上铸造了999个小佛像,加上大佛像为整数一千,千佛寺由此得名。至清朝光绪年间,这里香火旺盛达到极点,至民国时期一直有信众烧香拜佛。民国后期,寺院被改作“南漳县乙种蚕业学校”。1949年后,以该寺院的房舍为依托建了峡口中

  峡口的兴盛也仰赖于沮河的航运和航运带来商业的兴盛。货船上可到保康马良镇,下可通达远安、宜昌、沙市,山区的粮食、药材、土产以及下游上行的洋货和生产资料源源不断通过沮河运输交换。清咸丰年间,峡口新建了一条街道,位于沮水与小河交汇的“九龙捧珠”之地,整个街道坐北向南布局,街口有青砖砌成的城门。街道两边是徽派建筑风格的商铺,青砖布瓦,飞檐翘角。街道长700余米,当时有商户130余家,经过数十年发展,成为航运、造船、商业、副食加工、纺织、小手工等各类行当集中的商业街。江西人修建的江西会馆现旧址仍在。峡口以当时的繁华一度被称为“小汉口”。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沮河中下游水利工程兴建和公路运输的发展,沮河航运衰微,但没有影响到峡口的繁荣,这里一度作为南漳西南山区的区域性经济中心而存在,直到2000年原峡口镇与巡检镇合并,峡口镇成为一个社区,实行村社合一管理模式。(襄阳晚报 艾子 李秀桦文/摄)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ad_2018qmj.jpg
  • 1.jpg
  • 图.jpg
  • 1.jpg
  • QQ截图20170628193217.pn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