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巷子:小巷仁义长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6-04-27

   时下,管家巷已经启动棚户区改造,未来,这里将成为精致的文化旅游街区,足以媲美成都宽窄巷、昆明顺成街。政府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和居民们的信任达成了完美的默契,在居民对幸福新生活的憧憬中,拆迁顺畅地推进。

  不知不觉,希望的芳香飘进了与之相邻的西巷子。此刻,对幸福的期许如浸润于春雨里的种子,在居民心中萌动。4月末的一天下午,老人们聚在巷子西头攀谈着。“现在做文化旅游,讲究整合资源,借文化唱戏。张宰相的桐城六尺巷一夜红起来了,比起它,咱单相国的西巷子更有说头儿,位极人臣的不用权欺人,富甲一方的不用钱图利,借着管家巷来发展旅游,说不定能‘爆款’。商家来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应该会有整合管家巷、西巷子的构想!”

  西巷子得名于方位,位于襄城北街与临汉门交接处西侧。此巷长三百余米,不算笔直,却不失通透,宽四五米,狭窄之中,不乏舒畅。与四周的城墙、荆州古治等相比,西巷子的资历真的很浅,满打满算不过二百年而已。它的故事起于邻里纠纷,你我或许都曾耳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即便有宰辅单懋谦参与进来,也未能引起正史关注,载之竹帛。不过故事虽寻常,其本身所承载的人性光辉却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历久弥新。

  单懋谦是个地地道道的襄阳人,为人温和,处世持重,30岁中进士,清同治朝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在家丁忧时,他倡议赈济汉江水灾灾民,并捐出在鹿门书院讲学的酬金。谢世后,朝廷以“学问优长、持躬端谨”为之褒扬。

  简单了解单懋谦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处理邻里纠纷时的大度与宽容。故事的起点在单懋谦出任吏部尚书,受皇恩建亚相府邸时。府邸围墙紧挨着巨商杨天禄的花园。杨家不依,纠纷遂起,愈演愈烈。

  单家人急书赴京求援。单懋谦接信后,莞尔一笑,提笔复信,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千里来信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四句明白如话的诗,正是那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最精彩的注脚。

  接下来的故事既顺理成章,也颇富戏剧性。单家人主动将围墙后移三尺,本来不肯相让的杨天禄深感单的大度,也主动把自家围墙后移三尺,以报单相礼让之德。自此,单杨两府之间便隔着一条六尺宽的巷子,给左邻右舍带来不少方便。口口相传,百姓赞叹不已,西巷子又得名仁义巷、让家巷。

  八年后,单懋谦回襄,手书一副对联亲自送到杨家。上联是“两邻为一墙我嘁你喳嘁嘁喳喳方寸地面邻里不谐人笑谈”,下联是“单杨结同心互谅互让谅谅让让六尺巷子街坊和睦杨单家”,横批是“和气生财”。杨天禄读后喜不自胜,感慨万分。从此,单杨两家亲密无间,走动得比亲戚还亲。

  单、杨两家人互敬互让出的和睦与仁义在西巷子里生根发芽,渐渐糅进了大气、质朴、友善的襄阳人的血脉中,让小街闾巷中平淡、质朴的生活更具智慧。老人们在巷子西头的闲聊装满远见,成为了专业人士启动奇思妙想的钥匙。美心文化传播公司策划师赵杰认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两位显赫人物自降“身份”,用寻常百姓的方式展现了仁义,故事既有趣又让人感动,这是西巷子最吸引眼球的地方,若用于旅游文化包装和推介,是极好的素材。

  与孕育西巷子的年代不同,现代社会,文化不止于教化,它是彰显特色、发展产业、富裕生活的重要推动力。这一功能与襄阳发展的迫切需要不谋而合。

  西巷子把寻常百姓间的仁义具象化;人性本善的深奥命题生活化,其中蕴藏的文化应成为发展大潮中的活跃因子之一。诸葛丞相一心侍主,事业感天动地,单宰相大度包容,故事暖意融融。我市的文化学者普遍认为,单懋谦与西巷子的故事为仁义赋予了极其贴近生活的阐述,没有大是大非,没有生离死别,与我们的三国文化中的忠义殊途同归,可以把襄阳寻常人家的文化品格生动地表现出来,让襄阳地域文化底蕴以及特点更具说服力。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1.jpg
  • 无声的讲述副本.jpg
  • 书香溢襄阳副本.jpg
  • 56cd3abc7d7c1副本2.jpg
  • 572b04f460721副本副本.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