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赵店村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新乡风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胡俊卿  时间:2021-08-17

  赵店村隶属于湖北襄阳市南漳县西北山区李庙镇,距离镇集镇15公里,版图面积20.8平方公里,辖316户1220人,2019年人均纯收入1.1万元,全村有党员43人、村“两委”干部5人。同许多山区村一样,赵店村村民曾长期被请客送礼的人情风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村“两委”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对过度“过事”迎来送往现象进行有效管控,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塑造文明乡风,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措施: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为“人情”减负 

  面对越来越重的人情负担,村民们就像被泥石流裹挟着身不由己地往前进,人人都身在其中、人人都深受其害、人人都无能为力。于是,赵店村从2017年开始,由村“两委”班子牵头,选举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乡贤组成红白喜事理事会,从建立制度着手,从党员干部带头做起,探索解决这种乱象。

  广泛宣传,成立红白理事会。为了形成共识,村“两委”分层次召开班子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户主会,统一党员干部和村民思想。2017年4月28日,赵店村正式成立第一届红白喜事理事会,推选出9名会员,选举出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并讨论通过了理事会章程

  建立制度,推进规范运行。在村“两委”主导下,理事会建立《赵店村红白喜事管理办法》《赵店村红白喜事审批流程》《赵店村红白喜事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等管理制度,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把“三关”:首先,严把范围关。规定村民“过事”,婚丧嫁娶不受约束,但除婚丧嫁娶外,任何家庭3年内“过事”不得超过1次,每次“过事”接待三天内不能超过25桌。其次,严把审批关。把村小组理事、村红白喜事理事会、村党支部作为第一、二、三道关审批主体,村民“过事”须按流程审批。再次,严把管理关。把“支客”和厨子这两类农村“过事”的主要辅助人员通过摸底统计纳入管理范围,要求“支客”和厨子与理事会约法三章,对未经理事会批准擅自为事主提供服务的,取消其从业资格。在获得批准后,事主和厨师需与村委会签订承诺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严格监督,实现移风易俗。红白喜事理事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既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理事会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规定,在履行职务时,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不合规申请而通过人情关系签批通过的,签批人自罚1000元并退出理事会成员资格。对间隔期未满三年私自准备“过事”的村民,一方面由群众监督,不上门、不送礼,另一方面,理事会上门为事主算时间账、经济账和亲情账,进行规劝引导,直至事主放弃接客“过事”。三年来,理事会否决33户近50次接客“过事”,先申报再“过事”已成为该村村民的自觉习惯。

  二、启示:村民民主自治塑造文明新乡风 

  赵店村的人情往来乱象在广大农村中不是孤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而农村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和神经末梢,如何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乡村善治,赵店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的经验,或许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选贤任能,立威立信。赵店村的理事会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成员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至关重要。理事会成员都是群众自己选举出来的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党员和乡贤,能够让人敬重和信服,村民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服从管理。加之村“两委”对理事会工作的大力支持,使理事会心里有底气、工作有硬气。

  强化教育,移风易俗。化风成俗、固本强基,绝不在一朝一夕。赵店村红白理事会顺利推行并取得实效的一个大背景是,该县2018年被襄阳市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在文明实践创建上真投入、出实招。走进该县,每个村都建设有文化广场,制定了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以及“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通过学道德文明、建宣传阵地、树先进典型相结合,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崇尚文明新风。

  建章立制,求长求效。赵店村红白理事会的成功经验先后在全镇、全县推广执行中显示出了基层群众自治的强大生命力。目前,南漳县已在全县推广红白理事会机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亲任理事长。全县280多个村(社区)实现红白理事会组织全覆盖,真正形成了“成员大家选、章程大家定、规矩大家守”的自治格局。据粗略统计,此举为村民至少减轻了70%的人情负担。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banner.png
  • banner.png
  • 未标题-1.png
  • banner.jpg
  • zmjt-banner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