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传承的必然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7-06-09

  住建部将于6月10日启动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组织74个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提供总计37000个免费体验名额,让公众领略大中华的自然遗产的价值和内涵。

  此次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意在唤起和提升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遗产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由此,我们也深感无论是文化遗产保护,还是非遗传承,都应更重创新。

  创新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据了解,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活动包括了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推进会、中国世界遗产成就展、世界遗产专题展播、走进自然遗产地等10余项活动,同时,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研究论坛、公益展览、世界遗产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其中免费体验、公益展览等,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保护。淡化门票经济,对宣传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事业的发展成就,进一步发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等在自然文化资源保护、惠及民生、审美启智、精准扶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创新是中国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党中央、国务院对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保护高度重视,也是对我国旅游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30多年来,旅游行业不断地改革创新,使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事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成就显著,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和同行的高度赞誉。

  创新也是非遗文化代代传承的必然。我们不仅要保护好物质文化遗产,还要让非遗文化世代传承。有人念歪了创新、发展的经,由此出现了过度商业化、同质化的“非遗产品”,以及每天都在表演的“非遗节庆”,遗产遭受破坏。因此,我们不能将其仅放在展览馆里,要把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今天的现实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而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传承人 。正如“我国数学基础教育不足在于只注重成绩、过于强调技巧和死记硬背”那样,非遗文化传承,也不能只靠几个传承人在那里苦苦固守。借鉴农村现代改革创新的模式,非遗传承,除开展 “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 活动外,也可以建设非遗文化展示馆、教育基地,采用“传承人+体验基地+培训班+市场”的形式,这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非遗”不能简单的把它放到博物馆里,保护‘非遗’就要像养活鱼一样,要遵循‘活态保护’原则。创新,就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江 春)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TIM截图20170527213646.png
  • 1.jpg
  • 58a050a0a10d1副本.jpg
  • 未标题-1副本.jpg
  • QQ截图20170329144612副本.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