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惟有融入时代方能动情又暖心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7-03-15
  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优秀作品都是一个时代的气象呈现,吟咏之余,历史的风情跃然眼前。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具体的文艺作品需要与整体的时代图景相契合。(315日《光明日报》)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伫立时代的浪尖之上,文艺创作者是时代的参与者与见证人,他们记录生活、写下感悟、表达呼声,用温暖的故事、精巧的创意、丰沛的情感,写出一代人为国家情怀、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所书写的文艺作品。文艺惟有融入时代、贴近群众、饱含情感,方能阐释我们共同的核心价值、美德追求和精神气质,引发群众的动情和暖心。 

  文艺作品要有家国情怀的时代表达。当下,我们凝心聚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奋斗,可谓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时代特色的重要主题。这样的时代主题是忧患意识的百年传承,也是家国情怀的诗意表达,更是汲取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今天,我们已经是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实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有信心和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社会前行的主旋律。文艺工作者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要保持作品的独立价值,以人民为中心,推出不负时代的优秀作品。 

  文艺作品要有人文精神的大众诠释。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艺的人文精神关注最基层的群体,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体悟他们的所喜、所悲、所苦、所愿。优秀的文艺创作是创作者沉下身子,与人民一起体验生活的真实、心灵的震撼、道德的升华以及思想的启迪。这是一个渐进、渐成、渐悟的过程,文艺工作者只有耐得住冷清和寂寞,才可能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最终用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真善美的发现和创造,留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国运兴则文运兴,受到人民群众喜欢的文艺作品无不融入时代背景之中,承载他们的生活期望、价值情感和理想追求,标识整个民族的精神深度、思想广度、文明厚度,让人动情又暖心。(赵萍凌)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长征胜利1_ad.jpg
  • ad书房.jpg
  • 襄阳工匠ad.jpg
  • ad_sng.png
  • ad_xhg.pn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