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相驱散食品安全谣言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6-06-21

  食品安全谣言之多,一方面来自民众对食品中的技术环节的无知,一方面在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缺乏真相。

  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小龙虾用于处理尸体,外国人不吃;儿童牛奶饮品含肉毒杆菌……2016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14日在北京举行,食品安全谣言成为活动上的热门话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统计,当前,食品安全谣言占我国各类网络谣言的45%,位居第一。(6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屡禁不止,各种版本的谣传频现网络,不仅给部分农业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加重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放大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不利于我国食品安全信心的重建。然而,为何会有如此多的食品安全谣言呢?

  如今,人们已不再从土地上直接获取食物,而是通过生产、加工、物流、消费多个程序,食品才能摆上餐桌。这些程序中科技含量的增加,一方面提高了食品的产量,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另一方面这些增加的环节,也为消费者带来了许多迷惑与不解。毕竟食品的生产和加工成为一种专业,而非普通百姓所能够了解,而这种无知让谣言得以存在。食品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一旦得知食品安全问题,无论是谣言还是事实,出于自我保护,人们只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此的做法,只会让谣言大行其道。

  其次,几乎所有谣言,都与曾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有一定关联。每一次事故之后,都会衍生出花样众多的说法,谣言也夹杂其中。如果事故发生后,涉事的管理部门、企业以及专家只是流于形式地告诉公众某种食品是否安全,而没有将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完整的展现在民众面前,这样一面之词是很难获取人们的信任。结果,谣言依然存在,而且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远。对于食品安全事故的危机公关,只有做到过程透明、依据科学和多方参与,才能真正打消公众的顾虑和不信任。

  要减少食品安全谣言,需要对民众进行科普,让人们在谣言面前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而不是盲从。能够拒绝谣言,就是对谣言的遏制。更重要的是,建立食品追溯系统,并加强食品行业的监管,同时加重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罚力度,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时,保持公开透明,让真相驱散谣言。(朱孔舒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1.jpg
  • 无声的讲述副本.jpg
  • 书香溢襄阳副本.jpg
  • 56cd3abc7d7c1副本2.jpg
  • 572b04f460721副本副本.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