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李保国坚韧而丰满的人生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6-06-15

  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若有人为了信仰宁愿献出生命,那此人定是可敬的,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太行新愚公”的李保国即是这样一个可敬的人。李保国的生命戛然而止在58岁这个与国人平均寿命相差悬殊的年龄,却以坚韧而丰满的人生,令世人景仰。

  生命的长度,源自于信仰的坚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所言:“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从李保国的身上,人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生命既不因生于钟鸣鼎食之家而添彩,也不因善于攀权附势而荣耀,更不因成天插科打诨、附庸风雅而垂青。人生道路漫长,紧要处却只有几步,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关键看是否具有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

  生命的宽度,取决于使命的求索。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上车当司机,下车当劳力,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们常说的“一万小时成功定律”“工匠精神”,在李保国身上均能体现,为了使命不懈求索,发扬“铁匠作风”和“钉钉子精神”,把深沉的大爱都献给国家和人民,马革裹尸却无上荣光。毫不讳言,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仍有一些不足,然而“好儿不嫌母丑”,生命因奋斗而可贵,李保国让那些为一己之私、“为赋新词强说愁”、极尽唱衰、诋毁之能事者汗颜。

  生命的高度,支撑于道义的力量。“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李保国从参加工作起就一头扎进太行山,30多年来,从一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农民教授”,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所钟爱的科技扶贫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以善为本,寻找行善之地”。即使是患上重度糖尿病和重度疲劳性冠心病,还在忘我地继续拼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们有理由相信,支撑着他的定是铁一般的担当。铁肩担道义,无论是共产党员抑或是普通群众,秉承“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定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生命的丰度,有赖于价值的充盈。“广厦千间,夜卧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在功利和物欲充斥的世界,总有一些榜样秉持这样的财富观。在付出与回报倾斜的天平上,李保国有着自己的平衡砝码,他将人生价值的天平都放在太行山父老乡亲的致富上,太行山麓那漫山的苹果树、核桃树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化成的;35年,鬓染霜花,百姓的笑脸和认可成了他最大的财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从李保国的身上,人们不难看出,只有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对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进而实现人生价值,彰显生命精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广大共产党员理应感悟李保国坚韧而丰满的人生,努力像他那样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矢志奋斗。(张再东)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1.jpg
  • 无声的讲述副本.jpg
  • 书香溢襄阳副本.jpg
  • 56cd3abc7d7c1副本2.jpg
  • 572b04f460721副本副本.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