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守民间文艺中凝聚身份认同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6-06-15
  613,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大力发展面向百姓大众、彰显民族特色、弘扬中国精神的民间文艺,让民间文艺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刘奇葆指出,民间文艺是中华文化的亮丽瑰宝和鲜明标志,坚守民间文艺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新华社) 

  一个忘记自己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拥有悠久文明史,这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得以聚拢的现实基础。而植根在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民间文艺,曾经经历式微,甚至被扔进无人管问的角落,中宣部刘奇葆部长强调“坚守民间文艺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其实点中了民间文艺在民间精神建构中不可忽视的功用:保护好、继承好、坚守住民间文艺,无异是在凝聚民族身份认同。 

  但凡任何一个国家,在向前发展经历精神蜕变之时,总会把眼光投向民族文化,因为要找到民族自信心的精神源泉,因为要在“利益共同体”的身价建构中构建民族精神力。很多人难以理解,美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短短200多年历史,对自身历史、文化敝帚自珍,各种保护传承不可谓不完备,韩国动辄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的背后初衷都是要用民族精神力凝聚身份认同,在共同事业营构中谋求民族和国家向前发展。而民间文艺恰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来源,它深受老百姓欢迎,最具民族特色,最能彰显新时代国家精神,坚守好民间文艺,就是牢牢抓住了老百姓的心。 

  现代人看影视剧、玩电子游戏,以此满足自身的深层精神需求。而曾经,我们的祖辈是在自己从事、欣赏民间文艺中获取精神愉悦的,而且这个历史进程绵延数千年。各地有地方戏,表面是语言呈现形式不同,其实是文化内涵各具特色,但不管如何,地方戏唱的都是中国话,表达的都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们绝不可忽视民间文艺对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作用。海内外华人都爱《西游记》,都喜欢那个勇敢、活泼、敢做敢为的孙悟空,我们可知道《西游记》其实来自民间文艺,其中的猴戏、民间段子、幽默思维深深打着普通老百姓的烙印。凡有华人的地方皆有“孙悟空情结”,民间文艺对我们身份认同的凝聚作用岂可小视? 

  在坚守民间文艺中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成人世界接触民族文艺,一个忘记自己博大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唯有民间文化特别是文艺,能让我们记得住乡愁,深切感受到自己何去何从。我们要推进民间文艺进校园,特别是用选修课等形式将其中菁华部分发扬光大。我们要让民间文艺的菁华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中华民族民族自信心的精神源泉,让中华儿女在坚守享受共同的精神文化时身份认同感油然而生:做一个中国人真好,我是中国人,我自豪。(舒杨)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1.jpg
  • 无声的讲述副本.jpg
  • 书香溢襄阳副本.jpg
  • 56cd3abc7d7c1副本2.jpg
  • 572b04f460721副本副本.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