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简报第一期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7-09-12
  高度自觉推进文化小康和十星创建落地生根 

  ---保康县赴竹山和竹溪县学习十星创建活动的考察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襄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更好地学习借鉴周边地区先进经验,进一步理清保康文化小康建设思路,找准纵深推进措施。2017118日—19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肖景湘同志带领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赴竹山、竹溪县进行了考察学习。竹山和竹溪县与保康县情相仿,都是正在加快发展的山区国贫县,虽然目前在经济总量上不如保康,但他们将十星创建融入党委工作全局,与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精准扶贫、创新基层治理、提升党的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扭在一起抓的大视野、大手笔、大气魄,让我们深受启发。同时,让我们对当前加快文化小康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和更为理性地思考,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竹山、竹溪县十星创建的主要做法 

  ()把十星创建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推进。竹山、竹溪县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总体布局,不单纯就十星创建抓创建,而是在更高层面、更高位置推进创建。一是把十星创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融合推进。竹山、竹溪县把十星创建与农村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精准扶贫扭在一起抓,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足用活各项扶农、强农、富农政策,催生出一大批具有新产业、新发展、新环境的亮点村镇。他们坚持以致富星带其它九星,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对不能评上“致富星”的贫困户实行领导联星、部门帮星、镇村干部包星,一对一制定脱贫计划、致富项目,限期脱贫,全市10万党员干部参与结对帮扶13万贫困户。二是把十星创建与创新社会治理融合推进。竹山、竹溪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注重依靠评星理事会、乡风文明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来组织创星评星活动,把群众自评、互评的流程变成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2016年,竹山县各类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97.7%,治安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10.3%,涌现出了总兵安村等一批十几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十几年没有发生一例非正常上访事件的综治先进村。三是把十星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推进。持续推进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五化”建设,实施旧房改造、安全饮水、道路交通、广播电视、庭院绿化等项目,建成了一大批人在绿中、房在林中、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竹山县的“坡屋顶、马头墙、羊角翘、白粉壁、朱红门、格子窗”庸派民居整齐划一,成为山中、林中亮丽风景,特别是通过创评卫生星、生态星,促进了群众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讲卫生、护环境、保生态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逐步形成。 

  (二)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竹山、竹溪县认为,十星创建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具体化的有效手段,“十颗星”的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十星创评过程就是传播、培育和引导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一是把核心价值观元素植入生产生活场景。在农村,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依托,配套建设道德讲堂,让身边人讲自己的道德故事;在文化广场周边,建设好人墙和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将勤、孝、善、诚、和、美等核心价值以公益广告形式立在村头、写在墙上,并配以十星·级文明示范户、身边好人的故事进行阐释宣传。在城市,无论是公园广场、街道沿线、商场车站人流集中的地方,还是居民小区的楼道,举目可见“24字”营造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浓厚氛围二是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十星创建全过程。将勤劳致富、孝老爱亲、诚信友善、团结互助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颗星固化成共性星,另外五颗个性星则由各地结合实际来确定。竹山县今年第14次调整十星设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新十星”,并细化创星标准,融入自评互评、宣传发动、评选表彰等环节,融入十星文化建设和文化阵地建设,让人们在参与十星创建中不知不觉地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三是把核心价值观固化成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遵循。竹溪县以十星创建为基础,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网络文明传播、“三关爱”等主题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人的日常言行中,让群众在一言一行的实践中知荣明耻,涵养核心价值观。 

  (三)赋予十星创建丰富的文化内涵。竹山、竹溪县坚持把十星创建作为精神扶贫的最关键手段和最有效载体,赋予其新的内涵一是树立道德标杆。通过评选十星示范户和十星好人家,表彰好婆婆、好媳妇、新乡贤,形成层层推好人、月月评好人、年年树好人,人人学做好人的社会风尚。二是讲好身边故事。把群众推选出来的身边榜样统一制作成固定的宣传展牌进行展示宣传,把他们请进城乡基层道德讲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立家规族训。广泛开展人立言、家立规、族立训、村立约“四立”活动,公开征集优秀家规家训,举行家风家教故事巡讲,为获评的十星级文明户量身订做家风中堂、楹联、牌匾,在姓氏大户集中的农村院落设置族规展示栏。目前竹溪县共完善充实村规民约80多个,收集整理家谱50余部,征集家训族规200多条,家风故事300余则,建立了全县统一的家规家训数据库。四是打好文化牌。举办十星文化节,开展十星歌擂台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涵养人文素养,淳化民风乡风社风。 

  (四)全县全域全覆盖推进十星创建。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拓展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一是延伸触角。把创建延伸到城乡社区、旅游景区、机关、学校、企业、医院、网吧、药店、中介组织等各区域、各行业,由农户拓展到了城镇居民、党政干部、事业单位人员、企业员工、中小学生等各类人群。二是延伸管理。为推动各行各业规范十星创建的日常管理工作,竹山县大力推行设星、评星、管星、用星、护星“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并将各行各业十星创评的日常工作纳入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每年进行测评和排名,促进了各行各业十星创建的规范化、常态化。三是注重实效。各行各业在十星创建中,注重分层分类推进,结合行业自身实际设星、评星,使创建既体现共性要求,又突出个性特色,收到了实实在在的创建效果。竹山县宝芝灵大药房获评“十星级”药店后,成为竹山药店行业的金字招牌。 

  二、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加强领导明职责。竹山和竹溪县委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党委工作全局,把十星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拿在手上,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出台《深化十星创建工作方案》和《十星系列文明创建管理办法》,召开系列现场会、座谈会部署推进。为了进一步明确各级职责,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他们实行县级主导、乡镇主推、部门主帮、村组主抓、农户主体的“五级联动”机制,落实县级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工作队包户、职能部门包星的“四包”责任制,五级联动、通力协作,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人员认真做的大创建工作格局。 

  (二)加大投入促创建。竹山和竹溪县从全局出发统筹谋划两个文明发展,通盘考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和工作强度。竹山县不断加大“3+X”激励机制(对获得爱党学国星、遵规守法星、环境卫生星三颗基础星的农户,评上其他星由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性激励)和十星级示范村、示范户奖励机制,2016年起,财政预算基层十星创建经费250万元,在保障60万元左右的以奖代补(每年表彰50个示范村、500个示范户,分别奖补5000元和500元)的基础上,整合农业、教育、医疗、旅游、信贷等方面的惠民政策,让群众在参与创建中既争荣誉受教育、又得实惠促致富。竹山县委、县政府还投资一亿多元,建成全省县级公共文化设施一流的“五馆两中心”,其中包括占地近900平米的十星文化展览馆。竹溪县在全额保障创建经费的基础上,全县每年评出200个十星级示范户,每户兑现奖金1000元。 

  (三)常创常新添活力。23年来,竹山县委七届主要领导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十星创建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久久为功,届届都有创新亮点,年年都是发展变化20164月,竹山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十星品牌创新工作,启动“十星+最美”系列典型的培植和包装,通过晒手茧,比勤劳,评“十星+最美劳动者”;晒合影,比幸福,评“十星+最美全家福”;晒变化,比进步,评“十星+最美脱贫户”;晒菜单,比节俭,评“十星+最美新风户”等活动,推动了十星创建活动的再次升温。竹溪县以“慈孝”文化为道德原点,建立“孝、勤、礼、德、信、善”等人文六德,按照“人立言、家立规、族立训、村立约”要求,大力在全县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用家训文化激发群众守德尽责的行为自觉。 

  (四)植入生活接地气。竹山县将十星创建以文化融入,全县建成150个十星文化广场,每年组织本土文化艺人,创作一批文明新村诗词、十星楹联书法、《十星高地》系列连环画、十星曲艺节目和民间谚语、民歌中的核心价值观等文艺作品,推出一大批图文并茂的墙体绘文化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各行各业各单位素质教育中。全民唱响十星歌、道德歌和好人歌,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竹山人的道德实践和集体人格。县领导带头学唱公民道德歌、全县大型会议之前集中唱响公民道德歌成为竹山道德建设的新亮点。竹溪县以农村妇女王大芝为原型,创作山二黄戏剧《带着公公出嫁》,根据农村孝道问题创作的小品《称妈》《钱这东西》、情景剧《真爱无边》、歌曲《家风》等精品节目在城乡巡演,组织开展“竹溪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推出一批“慈母孝子”“好婆婆好媳妇”等家风典型;组织开展“传承好家风、慈孝伴我行”主题活动,村村评树家风典型,院院展示家风故事。 

  三、对保康文化小康建设工作的思考 

  (一)正视差距补短板。十星创建是竹山和竹溪的优势品牌和独创经验,而文化小康是省市委赋予保康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和当初的十星创建工作一样,保康的文化小康建设没有可复制的模本,经过一年的摸索,刚刚经历了破题和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市委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认识模糊。一些乡镇、部门的领导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认为抓经济才是第一位的大事,把抓精神文明、文化小康不作为主题;有的认为抓文化小康是虚功、软功、潜绩,抓不抓不打紧;有的认为抓文化小康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没有上升到全域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有些地方不是自觉地、主动的抓文化小康建设,而是突击迎检,被动应付,工作部署多落实少。二是投入不足。相对于经济建设和精准扶贫来讲,各地党委政府对精神扶贫和文化小康的投入总量和投入占比甚小,有的乡镇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不到60元,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维护、管理、应用经费普遍短缺,有的乡镇连最基本的文化广场都没有,完全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小康建设办公室人员都是宣传部内部抽调,乡镇宣传委员专不起来,乡镇文化站实行“以钱养事”改革后,文化专业人才留不住、进不来。三是考核不硬。在全县综合目标考核中,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加上文化小康建设指标仅占3分,而精准扶贫一项在综合目标考核中就占50分,相比之下,考核比重过低,这也是文化小康建设在基层地位不高、重视不够、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四是创新不够。精神扶贫、文化小康是在人的大脑里搞建设,人在变,事在变,尤其需要与人俱进、与事俱进,而我们过去习惯于灌输式的宣传教育,不善于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不善于具象化分众化地开展工作,乡镇在具体落实任务时,一般也是照本宣科,规定动作多,创新举措少。 

  (二)强化保障优环境。文化小康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打造全国全省文化小康示范县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保康今后五年的目标定位,完成好这项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全县上下的齐心协力,更需要一系列的硬支撑。一是要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要成立高规格的全县文化小康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县长牵头挂帅,同时将文化小康办设置为常设办公室,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从全县范围内选拔产生常务副主任1名和专职副主任2名,配备68名工作人员,让小康办真正成为文化小康建设的龙头和中枢,让文化小康从宣传部门的事提升为全县的战略决策。二是强化机制保障。要严格考核机制,将文化小康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并赋予20分以上的考核权重,通盘考虑精准扶贫和精神扶贫、文化小康的重视程度、工作强度;要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在省委宣传部配套资金基础上,县财政要整合资源,加大文化小康政策资金投入,始终做到物质脱贫的力度有多大,精神脱贫的力度就要有多大,物质文明建设延伸到哪里,精神文明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要落实大督查机制,将文化小康建设纳入县委大督查范畴,定期开展督办检查;要建立“四大家”联手抓文化小康建设机制,形成县委主导、政府主抓、人大主推、政协主参的常态化格局。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县财政要对文化小康办公室设立经费专户和科目,每年用于文化小康以奖代补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其中办公室常年经费不能少于300万元。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新三馆”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20176月前建成,发挥其功效。 

  (三)立足长远抓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纵深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迫在眉睫。从现在开始,保康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做好“六个一”,把文化小康建设真正落细、落下、落实。一是制定一个推进方案。在确保“保康县精神扶贫工作方案”、“保康县文化小康建设方案”各项工作任务齐步跟进的同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小康建设的推进方案”,拟定三年行动计划,细化目标措施,明确职责任务,抓好分工协作。二是出台一个奖励办法。结合保康实际,研究出台《保康县文化小康建设“以奖代补”实施办法》,每年从配套的专项资金中拿出500万元以上对县直单位、各乡(镇)、村(社区)进行文化小康建设奖励,不搞平均主义,凭实绩奖惩。三是研究一套考评机制。在将文化小康建设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保康县文化小康建设考核细则”,每年和精准扶贫工作一并跟进、一并考核、一并评比,树立先动手再伸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四是召开一次推进会议。20172月底之前筹备召开全县文化小康建设推进会,印发系列文件,对文化小康示范县建设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凝聚全县上下的共识,形成同频共振的步调。五是打造一台精品剧目。以精准扶贫和文化小康为主题,创作打造一部精品剧目,力争冲击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争取中央和省市的文艺精品奖励资金,打造我县文化小康建设特色名片。六是抓好一个成果运用。围绕文化小康建设和十星创建,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和村出台激励措施,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强群众在文化小康建设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竹山和竹溪县的家规家训进万家、“慈孝”文化等先进经验引入保康,与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之中;以传统节日为依托,每两个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小康系列惠民活动,让富口袋与富脑袋同步推进。(保康县文明办)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QQ截图20170628193217.png
  • TIM截图20170527213646.png
  • 1.jpg
  • 58a050a0a10d1副本.jpg
  • 未标题-1副本.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