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襄阳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第二十五期

首页 > 文明简报 襄阳文明网 2014-09-16

  谷城县五山镇:“四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谷城县五山镇坚持“生态为先,富民为本,村美为基本,人文为魂”的核心理念,把提升软实力和增强硬实力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和全省休闲农业示范镇。

  一、经济生态化,筑牢美丽乡村建设基石

  围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不断浇铸生态文明的基石。一是做大盘强茶叶主导产业。坚持走无公害化、有机化之路,使五山成为鄂西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地,成为湖北第一茶乡,五山玉皇剑公司也成长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二是坚持生态种养产业抱团发展。袋料食用菌、茶园养土鸡、清水小龙虾等产业实现强强联合,产品品牌、生产、包装、销售上实现公司化运作,猪—沼—茶、猪—沼—菜、猪—沼—果、猪—沼—鱼等家庭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全面普及,收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果。三是乡村旅游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按照“乡村化而非景区化、田园化而非园林化、本真化而非庸俗化”的思路,成功开发了道家寻宗游、茶色生香游等乡村旅游线路,五山镇堰河乡村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AAA景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茶叶产业、休闲农业和生态文化紧密结合,实现了大农业、大旅游、大文化的有机融合与渗透,为文明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品牌化,凝炼美丽乡村建设核心

  围绕地域文化抓特色创建,高起点打造三大文化品牌。一是打造生态旅游文化品牌。每年举办鄂西北茶王茶艺大赛暨农村生态旅游节,广泛开展“最美茶乡人”摄影比赛、天下网友进五山和茶文化祭拜等活动,打造文化与生态共荣、茶业与旅游相融、节会与产业互动的多重平台,成为鄂西北节会品牌。二是打造乡村馆藏文化品牌。加大杜权成书画收藏馆、“三和居”奇石收藏馆、堰河农博馆、黄山垭民俗博物馆等乡村藏馆建设力度,使耕读文化与茶、诗、画融为一体,成为茶乡独特的人文景观。三是打造乡里乡情文化品牌。五山不仅是茶乡,也是道乡,又是中国图书馆学创始人杨昭哲的故乡,有着独一无二的私立图书馆 —“杨太夫人纪念图书馆”。五山镇把道教文化传承与古山寨开发有机结合,把茶文化与乡情文化有机结合,恢复云雾山锣鼓、田河打火炮、小星店旱船与蚌壳精等传统民间艺术,建设乡村大看台和影视基地,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广场”、“唱茶歌跳茶舞”等文化惠民活动,古风神韵与现代文明在五山相映生辉。

  三、新村数字化,开启美丽乡村建设引擎

  积极推进农村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整体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村镇建设。保持田园风光秀美、村容村貌自然和谐的生态家园建设格局,突出“三性”:即超前性,为村庄的发展预留空间,避免规划不当,造成新的浪费;特色性,围绕茶乡特色,挖掘内在底蕴,凸显茶韵道风,乡诗村梦;合理性,结合自然特点,人文景观,产业特色和发展趋势,对土地利用、景观建设、环境保护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布局。二是综合整治村庄环境。广泛开展以“一建”(建沼气)“四改”(改厕、改水、改灶、改圈)“四进家”(党的政策进家、科技文化进家、法制知识进家、文明新风进家)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活动。目前,全镇3800多户完成了“四改”,3300户农民建起了沼气池。三是建设数字化新农村。全面实施数字化通信、数字化培训、数字化便民、数字化平安四大工程,全面构建农村数字化社会事务服务体系和数字化政务管理服务体系,实现远程数字教育入村、无线数字广播入村、电子化金融服务入村,数字通讯入户、数字电视入户、宽带入户。

  四、活动经常化,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内涵

  注重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把农村文明创建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成为一种常态。一是搭建创建载体,落实长效机制。把文明村镇创建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建立考评的长效机制,制定完善了《五山镇创建领导小组成员职责》等20多项制度,把文明村镇创建与小城镇建设紧紧“扭”在一起,与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扭”在一起,与争先创优渗透服务“扭”在一起,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奖惩“适度”,使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整体提升,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的创建保障体系。二是突出参与式,弘扬文明新风。广泛开展“十佳和谐家庭标兵户”、“十佳文明居民户”、“十佳生态文明户” 创建活动,全镇和谐家庭评选率达97%。以村委会为主,发挥各专业合作社、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路网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让农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增长本领。不断引入新理念,引导农民转变旧观念。比如在建沼气池时,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在整治村容时,引入“垃圾分类”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

责任编辑: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