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五字”工作法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迈上新台阶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胡俊卿  时间:2023-12-19
  近年来,宜城市委宣传部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作为工作主线,把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基层延伸作为主攻点,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效务实践行“五字”工作法,有力推动宜城文明实践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三级班子“领”对标工作职责和群众需求,形成党委政府坚强领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牵头主抓,各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共建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文明实践工作格局,确保文明实践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先后出台《宜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宜城市三级党组织书记文明实践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中心、所、站工作建设标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创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阵地建设“融”全面统筹利用道德讲堂、四点半课堂、文化站等基层阵地资源,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在全市11个镇街道、234个行政村社区,构筑三级立体式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向基层延伸。打造了陆公堤社区等15个示范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了铭洋、黎明等40个文明实践基地,320个志愿服务岗。同时,利用燕京花苑人流量大的优势,因地制宜,高标准建设全省首家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赋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元素,进一步放大了阵地建设示范作用的“蝶变”效应。

  三、创新机制“推”全域推广“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建立与“时间存折”相对应的线上审批队伍体系,让“时间存折”积分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以数字化管理为牵引,结合长江云文明实践平台和数字乡村,形成组织“一体架构”、志愿者“一码注册”、信息“一端发布”、活动“一键参与”、情况“一屏反馈”、数据“一站统计”、通知“一网发布”的闭环精简模式。积极尝试实施志愿者嘉许激励制度,对志愿者进行积分制管理,作为评先评优、扶持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切实提升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获得感。截至目前全市共注册志愿者达98511人,志愿服务组织530个,注册志愿者人数占比21%,有志愿服务时长占比57%,服务时长累计51.31万小时,注册占比和服务时长占比在襄阳市位列前茅。

  四、志愿服务“帮”积极探索专业志愿服务队、义工组织、社工组织带动、村级联动、群众互动的“全科式、覆盖型”队伍体系,重点依托全市9 支专业志愿服务队、500支志愿服务队及30支有规模、影响大的义工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工组织下沉到基层一线,扎实开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志愿服务活动12000余次,形成中心、所、站、文明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岗“无缝对接、立体覆盖”的志愿服务网络,“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宜城蔚然成风。

  五、品牌项目“聚”常态化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培训指导力争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可传承的志愿服务品牌。先后邀请襄阳技师学院和襄阳草草义工协会来宜开展点对点培训15次,深入到各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志愿服务培训22次,有针对性开展培育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主题活动1600余次,进一步促进了品牌项目的孵化培育。宜城市免费爱心粥获得全国学雷锋“四个100”先进典型提名、湖北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宜城市志愿服务案例《从“负能”到“赋能”——宜城市小河镇农村志愿服务常态化实践的追踪观察》获得第七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三等奖,襄阳市仅此一家。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未标题-1.jpg
  • 1212.jpg
  • 未标题-1.jpg
  • 文明校园.jpg
  • 123.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