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草庐讲堂进乡村 翰墨飘香润心田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胡俊卿  时间:2021-07-20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但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十分繁荣,如何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难题。7月19日,湖北文理学院“暖心向YOUNG”志愿服务团队来到襄州区张家集镇张集村儿童服务站开展了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乡之美”为主题的一系列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课程。

  据了解,志愿服务队以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及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为载体,讲述了襄阳的地域文化特色,并结合当地张家集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向学生们传扬了家乡本土的地方风俗。同时在课堂中,志愿服务团队以襄阳大书法家米芾以及襄阳诗人孟浩然为历史背景,通过练习书法,吟诵古诗等方式学习发扬了中国国粹和诗歌文化。多形式的活动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

 
  (志愿者正在向学生展示诸葛亮的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曾华宇 摄

  小小的草庐 大大的三国文化 

  “同学们知道这位拿着扇子的老爷爷是谁吗?他就是《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志愿服务队队员向学生们介绍诸葛亮时讲到。

  此次“暖心向YOUNG”志愿服务团队的活动地点正是《三国演义》中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襄阳城。襄阳是三国故事的源头和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以诸葛亮文化为核心的三国文化,是镶嵌在这座中国魅力城市桂冠上的璀璨明珠。团队结合当地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将“草庐”讲堂和三国文化搬进乡村课堂,如数家珍般讲述了“草船借箭”、“火烧新野”、“三英战吕布”等经典传统典故,同时穿插讲解了极具襄阳特色的花鼓戏和孔明文化,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课。

  “原来我一直觉得我的家乡不出彩,但今天听了这么多发生在故乡的有趣的故事,我顿时觉得自己的家乡真是太棒啦!”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欢呼雀跃到。

  


(图片中志愿者正在教笔画顺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曾华宇 摄 

  传承书法文化 弘扬国粹魅力 

  汉字之美,在于历史,汉字之美,在于传承。为了进一步普及规范汉字的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传承书法文化,弘扬国粹魅力,“暖心向YOUNG”志愿服务团队以襄阳大书法家米芾为历史背景,在张集村儿童服务站带来了一场“翰墨盛宴”。

  活动中,志愿者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书法这一艺术瑰宝的精髓,从书法常识到书法技法再到书法作品的品读,都做了详实的讲解示范。课堂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励着同学们“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同时课中,志愿者亲自示范书写过程并一对一帮助学生,手握学生的手写下了一个个漂亮的中国字。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写规范字是当代社会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此次书法课带领了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书法文化、培养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兴趣。课堂中气氛浓郁,墨香四溢,一个个坚定的汉字就是学生们对写好规范字的信心。


(图片中志愿者正在纠正学生握笔姿势)中国青年网 曾华宇 摄 

  诗意沁香 传承经典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明媚的午后,张家集镇张集村儿童服务站里传来了郎朗读书声。

  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要历代传颂和发扬。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诗歌文化,提升校园素质教育,营造学生学诗、写诗、吟诗的文化氛围,“暖心向YOUNG”志愿服务团队以“山水诗人”孟浩然的诗歌作为载体,围绕孟浩然生平,带领学生吟诵、评析了《春晓》、《过故人庄》、《夜归鹿门歌》等多首诗歌。

  “孟浩然,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志愿服务队队员庞清龙向同学们介绍孟浩然时说到。

  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命脉,它源源不断地为中国人输送精神给养和文化智慧。在世界各国都注重加强软实力建设的当下,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应该得以彰显而不是淹没。所以,对于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需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建设。


(图片中学生正在朗诵《春晓》)中国青年网 曾华宇 摄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banner.png
  • banner.png
  • 未标题-1.png
  • banner.jpg
  • zmjt-banner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