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弹奏文明曲 百年老校谱华章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胡俊卿  时间:2020-06-28

  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始建于1903年,距今已有117年的办学历史,因毗邻纪念南朝梁太子萧统的昭明台而得名,著名革命家萧楚女曾两度在此执教。近年来,学校充分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用书香文化润泽学生心灵,用红色文化引领健康成长,用戏曲文化充实精神生活,用养成文化培育文明习惯。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德育如水润心灵  

  走进昭明小学,南侧教学楼——“时代风云楼”引人注目,历代民族英雄的图画整齐有序地挂在墙上。徜徉走廊,各班教室都是以中国古典文学名家、名篇来命名,如孔子班、孟子班、水浒班、三国演义班;踏入操场,地面上绘制了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襄阳地图。整个校园俨然一部立体书卷,师生行走其中,脚动步移间,都是翻动书页的声音。 

  多年来,学校不断深化“书香校园”建设,着力打造“古典学校”品牌,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利用深厚的人文积淀,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学校,先后开展了“书香科室”“书香备课组”“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学生”“书香家庭”等一系列评比活动,掀起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潮;利用当地厚重的人文历史,结合自身悠久的办学传统,创新出一系列具有地方性、丰富性、育人性的德育活动。 

  南教学楼西侧的萧楚女生平事迹展厅内珍藏了萧楚女生前的部分作品、活动照片及生活用品。学校将展厅作为校内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组织“新生入学第一课”“烈士塑像前宣誓”“争创萧楚女中队”“争当小讲解员”等活动。 

  昭明小学将襄阳昭明文化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实现特色办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传统文化进校园  

  该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轴心,将戏曲及国学文化引入校园。学校于2008年成立了昭明戏曲团,培养了四届300多名小票友。学生都能演唱《红灯记》等经典曲目,人人都会做《戏曲广播体操》。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编写了少儿京剧教材《京腔京韵润昭明》,学校被评为“全国京剧进校园学校”。 

  除了普及戏曲,学校还通过多种形式渗透国学教育。一是各班以中国古典文学名家、名篇命名。比如:“孔子班”传孔子文化,“孟子班”养浩然正气,“三国班”颂英雄豪杰……二是将每日经典诵读变成各班的常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4)班挑选了浅显易懂的《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每日进行诵读。三是在校园各处以挂图、壁画等形式展示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襄阳历史名人、古代神话故事等。四是各科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数学课本上常有一些应用题会涉及到植树、再生纸生产等问题,老师会在讲题的过程中呼吁学生做环保小卫士。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戏曲和国学教育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 

  家校互动树新风    

  文明行为是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学校通过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让学生践行文明礼仪,并密切和家长沟通互动,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培育学生的文明习惯。 

  学校通过四项常规活动,引导学生践行文明礼仪:一是在校园各个角落设置红领巾监督岗,特别是安全事故高发处,提醒学生们文明行走;二是开展“弯弯腰”活动,即看到地上的垃圾弯腰捡起来;三是开展争做文明礼仪“小天使”活动,对学生进行礼仪培训,学会文明言行;四是设置“自助式”失物招领处,在校园内丢失的物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了常规活动,学校还经常组织“红领巾送温暖”爱心义卖、走进养老院、汉江边捡拾垃圾等活动。同时,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实践能力,学校的“太阳能智能节水厕所”,是科技老师与同学们共同研发的。厕所内配有太阳能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文明如厕提示,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养成文明如厕的习惯。 

  “让孩子在地域文化中受熏陶、在特色教学中被渗透、在文明实践中受锻炼”,这是昭明小学能够在德育工作上取得实效、成为模范典型的最大法宝。(通讯员:许维 刘书延 方颖)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QQ20200601-020017.png
  • 清明扫墓.jpg
  • 疫情专题封面.jpg
  • 18cd240b3576c65314d794a9739374e.png
  • 1.pn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