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童谣、写童谣、演童谣”湖北襄阳精心丰富未成年人精神生活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卫润楠  时间:2020-01-02
   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环节,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委文明办以优秀童谣创作为抓手,积极培育本土优秀童谣创作团队,把中小学校打造成童谣传唱阵地。同时,将优秀的童谣改编成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动画、剪纸、绘本等,使童谣拥有更加鲜活的感召力。 

 为童谣创作营造厚实土壤 

  “小丫丫,背画夹,跟着爷爷回乡下。问她想去干什么?要把家乡美景画。画座弯弯石拱桥,好像彩虹天边挂;画条宽阔大马路,村村公路通到家;画辆崭新小汽车,爷爷嘀嘀按喇叭;画排高高大别墅,墙上开满喇叭花。”这首由22岁襄阳籍大学生高艾嘉创作的童谣《小丫画画》,生动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经专家谱曲后,《小丫画画》成为一首动听的儿歌,时常在襄阳市幼儿园、中小学校园的大课间进行播放,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们的喜爱。 

  重视优质童谣的创作,烹饪符合儿童心理的“精神营养膳食”,为童谣创作打造“厚实土壤”,成为襄阳市委文明办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6年开始,襄阳市委文明办就面向全市征集原创童谣,学生、教师、文艺工作者、社区居民踊跃参与,历年征集到的作品都在千首以上。 

  浓郁的创作氛围,得益于襄阳市委文明办打造了一支日益成熟的优秀童谣创作队伍。以市文联、市作协、大中小学教师、少年儿童及大学生、社区居民为创作主体,由市委文明办牵头开办童谣创作公益研讨班,定期开展童谣采风、创作经验交流、优秀作品赏析等系列活动,形成研讨、互动,激发了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收获了一批精品童谣。 

  让新时代的童谣“活”起来 

  童谣作品创作出来后,怎样让它的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吸引少年儿童的关注,主动地去汲取童谣中的“养分”,成为了襄阳市委文明办未成年人科钻研的大课题。 

  工作人员从儿童心理学出发,邀请手绘师根据童谣作品内容,手绘童谣插图,并制作成绘本,赠予学校、少年宫,供孩子们免费阅读;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孩子有学习拼音、练字的需求,将童谣作品注音,并制做成字帖,让孩子们在读童谣的同时,练得一手好字。 

  此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寻找最美童声”——新童谣录制活动,带领孩子们进入录播室诵读童谣、录制音频,让少年儿童真正成为童谣传诵的主角;邀请文艺界专家为童谣谱曲,由声乐老师指导童声合唱团齐唱童谣,并录制音频广泛传播。 

  今年,襄阳市委文明办还将童谣《我是中国娃》与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剪纸相结合,拍摄出了一版剪纸风格的动画片;结合襄阳本土特色,将童谣《小丫画画》《画雨伞》等作品拍摄成MV,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喜爱,并被学习强国平台选用。 

  截至目前,共有近80首童谣被录制成音频、视频;多首童谣被剪辑成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两年内,出版综合性童谣书籍、绘本、字帖等4册。其中《小丫画画》《我是中国娃》MV被湖北省妇联评为2019 "弘扬家国情 礼赞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视频类二等奖、三等奖,并被人民网微视频选用。 

  打造优秀童谣传播校园主阵地 

  20199月,新学期开学伊始的一次升旗仪式上,襄阳市米公小学全校1000余名学生,共同演唱童谣《画雨伞》,歌声将清脆悠扬,将歌词中的友爱团结互助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襄阳市襄州七中、昭明小学、人民路小学、米公小学等为重点取景单位的MV《我是中国娃》,今年以来,成为了这些学校大课间播放频率最高的视频类作品。襄阳市25中教师艾雄超是一位童谣创作爱好者,在襄阳市委文明办的支持下,他在校内主动指导其他教师和学生们赏析童谣,并结合校园安全、文明校园创建等广泛开展“唱童谣、学童谣、编童谣、演童谣”等活动。 

  在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中,优秀童谣所承载的优秀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校的认可,今年以来,“优秀童谣进校园”活动已在襄阳市近百家中小学校开展,其中,襄阳市万户小学更是把童谣作为校园品牌悉心培育,每周开设一节“童谣课”,由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创作童谣。学校还利用卫生间、走廊等地,张贴学生创作的童谣,让学生随时随地朗读童谣,“童谣节”已经成为该校的特色活动之一。 

  优秀的童谣要富有童心、童语、童眼、童趣,襄阳市委文明办一方面在全市范围内为优秀童谣创作营造沃土,另一方面将大量优秀童谣导入校园,使校园既成为优秀童谣诞生地,也成为生机勃勃的传唱基地,把优秀童谣传唱活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推动优秀童谣传唱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潜易默化中提高素质、滋养心灵。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1.png
  • 1.png
  • 1.png
  • 1.png
  • 1.pn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