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襄音”,讲好襄阳故事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8-05-15

  “眼下,说起四官殿,樊城半大不小的娃子们都弄不清……”近日,一个名为“襄阳方言”的微信公众号在朋友圈里走红,《襄阳故事之四官殿》《襄阳故事之汉江一桥》《襄阳故事之剃头挑子万老三》,这3个视频已有3万多次的点击量。

  “《襄阳故事》用方言讲襄阳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等,让这些故事立起来,传递社会正能量。”作者刘东升表示,他希望听到更多的意见,征集到更多的襄阳故事。

  “襄阳味道”引共鸣 

  “剃头挑子万老三这个故事好听得很,讲得很‘郎色’。”“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樊城东风路上有一对老夫妻开的剃头店,擅长修眉毛,剃须时刀磨得快,用两根手指把腮帮子绷起来刮,感觉很爽。”“现在一些传统手艺,都失传了。”“我们有个‘襄阳老乡汇’的微信公众号,里面收集了很多故事。”听了这些故事,网友们有称赞的,有追忆往事的,也有出谋划策的。

  刘东升是一名相声演员,从1978年开始说相声,后来成为相声泰斗马三立的第四代传人。第一次登台,刘东升与搭档栾峰即兴编了一个对口相声,名字就叫《方言》。这段相声中用了武汉话、四川话、河南话,逗乐了听众。

  “其他地方的方言可以用来说相声,为什么襄阳话不可以。”于是,刘东升开始将当地题材与襄阳话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他不仅对传统段子进行了襄阳话的加工,还创作了《襄阳风情》《吃在襄阳》《戏说诸葛亮》等一批贴近百姓的本土相声。

  他用襄阳话主持的《你听我说撒》节目,受到市民关注。“这不是因为我说得有多好,是人们听到用襄阳方言主持的节目感到亲切、好玩。只要把原汁原味的好东西端上来,就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刘东升表示。

  保护乡音迫在眉睫 

  常年的演出、创作,让他对襄阳方言更加情有独钟。近些年,市民对襄阳话的淡漠,让他觉得保护方言迫在眉睫。“什么黄鸡蛋黄,什么鸡抱母鸡……”在《襄阳故事》片头有一段小孩子说的襄阳话民谣。“找一个襄阳话说得标准的孩子很难,为了录好这一段我们专门到襄州黄集一所幼儿园找到了这个孩子。”刘东升说。

  刘东升认为,现在许多襄阳人说的是现代襄阳话和网络襄阳话,甚至很多人认为襄阳话难听而羞于说。

  襄阳话难听吗?国家一级编剧董治平认为,襄阳话既厚重也动听,国家级非遗“湖北越调”就用的是襄阳话,“襄阳腔”(西皮)更是汉剧、京剧中的主要声腔。方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把历史与现在糅合在一起,能让襄阳人感到厚重的文化就在耳边。

  寻找征集襄阳好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乡音孕一方魂。从2015年起,刘东升在董治平的帮助下开始通过视频把原汁原味的襄阳话记录并传承下来。

  刘东升希望用襄阳话讲述的《襄阳故事》能传递正能量,透着地方文化气息,还具有语言故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为了找好故事,我在市图书馆、市档案馆找了与襄阳有关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如今已经录制了12期,我的目标是365个故事,差距还很大。”刘东升说,“我们正在征集襄阳好故事,老故事、新故事、历史的、文化的、军事的、民俗的都可以,欢迎赐稿,一经采用都将予以酬谢。”(全媒体记者张亚婷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ad_2018qmj.jpg
  • 1.jpg
  • 图.jpg
  • 1.jpg
  • QQ截图20170628193217.pn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