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好榜样 争做最美襄阳人

首页 > 礼仪学堂 襄阳文明网 2014-03-05

    3月4日,襄城檀溪社区“七色花”医疗卫生小队志愿者为居民义诊。该社区志愿服务小队成立2年来,筹集物资、现金已累计3万余元,帮扶困难群众60余户。

    3月4日,樊城区十字街社区居委会组织辖区中小学生、社区志愿者走进社区福利院和困难家庭,开展学雷锋活动。

    3月5日是学雷锋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团委和机关一支部组织青年志愿者,来到解放西路社区困难户家中,送去慰问物资,并给居民进行健康体检。

    3月5日,高新区义工群40多名志愿者来到位于邓城大道的水域天城老年养护中心开展学雷锋活动。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人民路社区孔明灯幼儿园的300多名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襄棉北院捡拾垃圾。幼儿园园长徐娟介绍,希望以此培养孩子们爱护环境的习惯,并让雷锋精神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发芽、开花。

    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际,襄阳市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汉十高速襄阳团总支:
  关爱残障青少年
  3月4日,汉十高速襄阳团总支组织青年志愿者来到樊城区旭东路“阳光家园”,为残障青少年送去一份关心和问候。
  旭东路社区“阳光家园”免费为残障青少年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目前托管的残障青少年达90余名。由于经费紧张,孩子们日常开展手工艺品制作和绘画的原材料难以得到保障。得知这一情况后,汉十高速襄阳团总支带着毛笔、国画颜料等美术用品,来到旭东路“阳光家园”。
  活动现场,青年志愿者准备了歌舞等文艺表演,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残障青少年表演的歌舞“感恩的心”、朗诵“弟子规”,也让志愿者感受到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随后举行的美术公开课上,残障青少年用崭新画笔和纸张绘制出一幅幅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图画。
    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
  踊跃捋袖献血
  4日上午,市中医医院75名职工参加献血活动,献血量总计23400毫升。
  参加献血的医护人员中,有为了不耽搁坐诊第一个献血的门诊大夫,有休息日专程赶来的肺病科护士,有刚下夜班的ICU护士……他们表示,无偿献血是爱心的体现,作为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更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希望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为社会传递爱心和力量。襄州区团委:
  爱耳日帮残助残
  3日上午,团襄州区委联合区卫计局、残联等单位,举行“爱耳日·阳光助残”志愿服务活动。
  在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团襄州区委为听力有困扰的群众进行了简单的耳部健康检查,还向广大居民讲解科学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发放自护手册、计生手册等资料。
    襄城区红花园社区:
  上门服务空巢老人
  “今天先把窗户装好,月底前还要把防盗网给你装起来。”4日上午,襄城区古城办事处红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闫瑾的话,让85岁的刘世英感激不已。3月以来,该社区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不少空巢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
  刘世英住在红花园一组的一间还建房里。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除了低保金,只能靠捡废品生活。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而且生活条件也不好。平日里,窗户玻璃破了只能用纸盒子堵住,久而久之,家里到处透风,光线也变得很差。
  红花园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这一情况后,为老人更换了玻璃窗,考虑到老人住在一楼,又是独居,社区还将为她家安上防盗网。
    市三十五中小志愿者:
  帮独居老人打扫卫生
  “别着急,大家都慢点!等你们扫完,奶奶给你们包饺子。”4日上午,樊城区屏襄门办事处机坊街社区二组82岁的独居老人李凤英一边择葱,一边招呼帮她打扫卫生的12名小志愿者。
  据介绍,李凤英每月仅靠430元低保生活。如今年纪大了,把家门口清扫一下,腰就疼得直不起来,家里已很久没有清扫过。
  听说这一情况后,市三十五中七年级的12名学生来到她家,义务清扫房间。记者看到,这些孩子们戴着小红帽,有的扫地,有的抹桌子……当天,12名小志愿者帮社区6户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打扫了卫生。
  
  雷锋啊,天天见!
  家住鱼梁洲锦绣家园的王惠珍老人谈到“雷锋”时,用了一句她改编的广告词:“雷锋啊,天天见!”
  2月24日,襄阳日报率先报道的《老人被车撞倒在地,热心城管上前施救》一文中,王惠珍就是被救的当事人。文中写到的热心城管莫晓辉,在王惠珍看来,就是活在她身边的“雷锋”。“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扶不扶》,反映的就是如今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是这个小伙子用行动证明了还是好人多,雷锋多!”祖籍辽宁的王惠珍对雷锋有特殊的情感,“辽宁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雷锋的很多故事发生在辽宁,抚顺还被称为‘雷锋城’。我来襄阳生活多年,遇到的‘雷锋’也不少,平日里左邻右舍帮个忙、搭个手,都是家常便饭,天天都见得着雷锋似的人。”
  这阵子,莫晓辉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自本报报道他扶起被撞老人的事迹后,本地媒体相继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新华社、中新社、新民网等多家媒体纷纷发稿赞扬他的这一行为。
  然而,面对社会的关注,莫晓辉却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换作是谁遇到了都会这样做”!
  其实,这件事发生在他身上并非偶然。瘦高个,一身城管制服,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帮着菜摊经营户把车推进临时疏导点摊位线内,这是每天在鱼梁洲置地农贸市场常会看到的场景,他就是莫晓辉。提起他,周围的人都竖起大拇指,“一丝不苟”“敬业”“正直”……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他在城管工作岗位上干了13年,连续10年被市城管局评为先进个人。
  年过六旬的菜农徐大妈家中生活窘困,为补贴家用,她推着三轮在路边到处吆喝卖自家种的蔬菜。莫晓辉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徐大妈沟通,让其到划定范围内经营,还特意为她安排了一个位置好的摊位,并为其每日补贴30元,邀请她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谈到此事,徐大妈开心说道:“以前老害怕城管收我的菜,现在不仅能光明正大地卖菜,还能帮着管理,收入比以前多了很多。莫队长真是贴心人啊!”
  莫晓辉所住鱼梁洲锦绣家园小区的邻居提起他来,也都赞不绝口:“平时里就爱帮人,这些年小区好几家住户遇到困难他都伸手帮忙,是个热心快肠的好小伙!”
  面对大家的一片赞扬声,莫晓辉却说:“雷锋精神是一种社会正气,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力行,不求什么丰功伟绩,只要能从身边点滴做起,就能营造互帮互助的社会正能量。”
  市民眼中的学雷锋
  当今社会,像雷锋这样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呢?在学雷锋日前夕,记者就此问题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
  在东津世纪城建设工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的看法,“好人还是多了。”“就应该人人都向雷锋学习,做好事。”“对,看到别人有困难,都应该帮一把。”
  建华路上一名环卫工人的回答毫不犹豫:“越来越多了,啥时候学雷锋还有过时这一说呢?不可能。将心比心,我们都没少捡到钱包,捡到都交上去。”
  记者将问题抛给路过的孩子。米公小学六年级学生张展硕说:“我家里有一本《雷锋日记》,里面的故事我都看过。现在还是好人多,有一次,我在小区里玩摔了一跤,一位老大爷看到后把我抱起来,还把我送到家。”
  湖北文理学院大二学生别熙川表达了他的观点:“我觉得学雷锋的本质,就是对助人、奉献、勤劳、简朴等可贵品质的坚持,这种坚持超越国界、时间和空间,所以,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雷锋这样的人和事儿。”
  在建设路口好邻居超市,正在买菜的老人张新华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后,激动地说:“我是1940年出生的,和雷锋同年。我们那个年代做好事的人很多,但现在也有热心肠。我经常听广播,那天听到一个出租车司机10多年前载了个河南籍小姑娘,当听说对方身上没带钱时,他二话不说掏出200元给小姑娘当路费。这几天,受帮助的姑娘联系媒体帮他找到这位的哥,并从苏州赶到襄阳还钱。这两人都是好样的!”
  雷锋从未走远
  今天,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1周年。
  半个世纪来,学雷锋活动始终是国人思想道德建设最重要的主题,雷锋的形象始终鲜活地存在于一代代人的记忆里,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在过去的一年中,许多平凡襄阳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浙江温州当环卫工人的张红军面对从天而降的30万元巨款,选择如数归还,义举感动温州;襄城货888号船工王海高在钟祥作业时,跳进湍急的江水,救起跳江少女,被网友称为“襄阳好船工”;南漳县54岁的教师张普清遭遇身故,其家人将其器官捐献救治3名病人……
  在襄阳,通过网上注册的志愿服务队已达3507支、志愿者达到45万多人,城区120多个社区有92个建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站……
  这些普遍群众,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让学雷锋从一句口号变成具体行动,从一个纪念日变成平平常常的每一天,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自然。
责任编辑: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