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二期“襄阳好人”榜发布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胡俊卿  时间:2021-04-01

  为积极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2020年10月以来,市委文明办组织开展第二期“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经县(市、区)委文明办和市直部门推荐,纪检、公安等部门审核,市委文明办评委会评定,共评出助人为乐类襄阳好人1个、诚实守信类襄阳好人1个、见义勇为类好人候选人1个、敬业奉献类襄阳好人3个、孝老爱亲类襄阳好人4个,现对他们的事迹予以发布。

  助人为乐类1人:樊城区中原街道铁路社区居民陈心。

  诚实守信类1人:枣阳市环卫局道路清扫所二标段环卫工人惠祖华。

  见义勇为类1人:枣阳市公路局退休职工杨成新。

  敬业奉献类3人:保康县寺坪镇南河渔业合作社理事长马维平、南漳县第二中学教导主任蒋志涛、市公交集团公司职工赵虎。

  孝老爱亲类4人:宜城市小河镇初级中学教师向晓华、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干部彭金勇、襄城区信访局干部张新华、襄州区伙牌镇茶贝村村民闫金枝。

  助人为乐类

  陈心:身残志坚乐奉献 

  

  1987年的一场车祸让陈心成了一名残疾人,但他身残志坚,靠自身努力创立了家电维修中心。生活稳定后,他便想着反哺社会,于是加入樊城铁路社区“阳光家园”,成为一名志愿者。

  十几年来,陈心拖着不能弯曲的右腿跑上跑下,为孤寡老人等买菜送药和维修灯、门、水管,风雨无阻,从无怨言。他带领“阳光家园”的残疾朋友们做康复训练以及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演出、比赛,还经常号召家人朋友一起去残疾人农疗基地帮忙干活。

  3月15日,铁路二院一户老奶奶家因为忘记关火,导致锅里浓烟滚滚,老奶奶吓得大声呼救。正在巡逻的陈心发现后,拼尽全力爬上楼,及时把火扑灭,化解了这次险情。

  诚实守信类

  惠祖华:拾金不昧暖人心 

  6月2日6时左右,惠祖华像往常一样在枣阳大北街工行附近清扫保洁,无意间捡到一个钱包,钱包内装1800多元现金、外币以及身份证、银行卡、驾驶证等证件。

  捡拾到失物后,她第一时间联系路段长,两人在银行门口等候失主,未果后主动与银行柜台人员沟通,通过银行卡信息联系上失主,将原物交还到失主手中。失主万分感激,坚持要拿出诚意向惠祖华表示感谢,被惠祖华婉言拒绝了。

  见义勇为类

  杨成新:奋不顾身勇救人 

  5月21日8时许,在枣阳城区沙河二坝上游,一名少女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正在散步的69岁的杨成新听到呼救声后,不顾年迈的身体,毫不犹豫跳入水中,朝已离岸边近20米的落水者游去。

  当时水深近4米,杨成新紧紧抓住落水少女的胳膊向河岸靠近,其间由于体力不支少女胳膊曾两次从杨成新手中滑脱,但两次都被杨成新重新抓住。经过杨成新的全力营救和闻讯赶来的群众协助,落水少女被成功救上岸。

  救人后,当杨成新拖着两条满是泥水的腿准备回家时,被救少女突然跪倒在杨成新的面前说:“爷爷,谢谢你救了我!没有你,我就见不到我的爸爸妈妈了。你住在哪里,我要带着我的爸爸妈妈去看望你。”

  杨成新说:“孩子,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遇到这种情况,每个人都会伸出援手,以后要注意安全,早点回家吧!”

  敬业奉献类

  马维平:扶贫帮困献真情 

  2005年因企业改制下岗后,他筹集资金承包保康寺坪水库,开展生态水产养殖。

  创业第一年,他收入90万余元,淘到“第一桶金”。他说:“一人富不算富,带动困难群众致富才是目的。”

  2007年12月,他组织淹没区5个村112户群众成立保康县寺坪南河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库区移民变成了渔民。合作社成立13年来,社员分红13次,每个社员累计分红近10万元,其中23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截至目前,合作社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余元,每年带动社员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赵虎:疫情防控勇担当 

  疫情期间,赵虎积极参与党员“双报到”活动,主动申请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家属院参与疫情防控宣传、消毒杀菌、人员管控、健康排查、物资搬运、困难群众帮扶等志愿服务。

  在抗疫的47天里,他积极配合社区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坚守和奉献筑牢了辖区联防联控网络,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他为“防疫虎哥”。

  蒋志涛:立志教育终不悔 

  在领导和同事眼中,蒋志涛是南漳二中“铁人”。

  他扎根山区乡镇教育21年,兢兢业业,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身兼学校教导主任、班主任、英语教师数职,不辞辛苦,业绩突出,成为行业标杆。

  作为一名教师,他爱生如子,公开承诺不让一个困难家庭的学生从他班上辍学,多次对学生进行经济和精神帮扶。

  孝老爱亲类

  向晓华:久病床前有孝女 

  向晓华的父亲2016年因病去世,母亲中风多年,生活不能自理,祖父母年近百岁。在丈夫和女儿均在外地工作的情况下,她独自一人担起照顾母亲和赡养祖父母的重担。

  母亲饭前要用蜂蜜水服两种药、饭后要用开水服两种药,祖父母饭后各需服一种药;每天早晨六点、下午两点、晚上九点,要给祖母换尿片;三位老人口味不一,要分别准备饭菜……她每天像陀螺一样,无怨无悔悉心照顾三位老人的生活起居。

  疫情期间,祖父母病重卧床,她每天既要服侍两位老人,还要抽时间给学生上网课。连续3个月,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直到祖父母先后安然离世。“久病床前有孝女”,她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张新华:反哺之爱感众人 

  2002年4月7日,张新华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病故。母亲受不住打击,患上了心血管、心律失常、腰椎间盘变形等疾病,先后3次在襄阳市中心医院治疗。

  在母亲住院治疗和居家养病的18年时间里,他提供保姆式的细心护理、哺乳式的贴心照顾,真正做到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在平凡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孝老爱亲传统美德。

  彭金勇:只为幸福一家人 

  彭金勇的大女儿一出生便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小儿脑白质病,六个月后成了植物人;小女儿出生后被诊断眼睛重度弱视,需要在14岁前进行保守治疗;母亲身患重疾,父亲身体虚弱,常年需要人照顾。

  26年来,他从未放弃给女儿治疗的机会,和妻子相濡以沫,侍奉双亲,照料女儿,从来没有在晚上12点前休息过。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现在父亲身体康健,大女儿生活健康,小女儿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他把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经营得幸福美满。

  闫金枝:言传身教成美谈 

  

  闫金枝自22岁嫁进婆家后就开始照顾中风的公婆。“我从小就看着我妈尽心照顾我的爷爷奶奶,所以觉得我也应该这么做。”闫金枝说。婆婆从中风到去世的36年时间里,闫金枝为她洗澡、梳头、剪指甲,从不厌烦。为了让老人吃得舒服,闫金枝在做饭上下了不少功夫:肉要煮得烂点,蔬菜要切碎,粥要多熬会儿,每顿饭的第一碗都要盛给婆婆……

  在闫金枝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儿子和媳妇也都很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banner.png
  • banner.png
  • 未标题-1.png
  • banner.jpg
  • zmjt-banner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