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党员孟德成:无私奉献 回馈乡邻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9-08-13
孟德成 全媒体记者王世翠摄

  他是一位有着54年党龄的退休干部。回乡39年来,他几十年如一日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成为乡亲们公认的“新乡贤”。他今年87岁,名叫孟德成。

  自掏腰包建设家乡 

  孟德成出生于襄州区张家集镇孟集村,1980年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回乡居住。

  7月23日,指着院子里刚买来的条椅,孟德成说:“等村里的小广场修好了,就把这些椅子搬过去,到时候大家就有地方坐了。”“这种事情孟老爷子做得可多了。”孟集村党组织书记刘国清介绍,退休近40年里,孟德成累计自掏腰包10余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以实际行动投身家乡建设,却从不图回报。

  20年前,孟集村许多村民家吃水困难。为此,孟德成花了两万多元请人挖出一口深井,并在屋顶修建两个大蓄水池。蓄水池与孟集村32户吃水困难的农户家的水管相连接,居民用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因积蓄不够,孟德成贷款2000多元。

  孟德成常说,为人做好事,不要问前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8年,村里集资重修孟七桥,孟德成出资3000多元,是出钱最多的一户;2009年,村头废弃的粪坑影响群众出行,孟德成出资2000元将粪坑填平;2010年,孟七桥被大水冲毁后,孟德成个人出资2万多元在孟七桥上游修了一座新桥……许多做过的事情,孟德成已经记不清了,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为人办好事,不要问前程”却烙在了乡亲们的心里。

  带动他人互帮互助 

  在孟德成家的小花园里,几十种花草争奇斗艳,其中,今年新栽的一片牡丹花苗长得格外茂盛。“牡丹花压枝、培育后能开枝散叶,做事也是一样的,需要坚持,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孟德成准备把这些牡丹花苗送给镇上的福利院。他说,看着越来越多的人为村里无私奉献,他十分欣慰。

  7月23日下午3时许,孟集村突降暴雨,行动不便的村民孟小勇坐着轮椅匆匆来到大街上,检查、疏通下水道排水口,以免街道积水。“孟老爷子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无私奉献。他在我们心目中,是合格的党员。”孟小勇说,孟德成为大家树立了一面旗帜,他受了孟老爷子的感染,也积极为大家服务。

  孟集村得到过孟德成帮助的村民很多。不管谁家老人生病、小孩上学困难,还是突发意外,孟德成总是揣着钱去看望,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时间长了,村民们便将孟德成当成标杆,互帮互助、乐于奉献的风气在村里日益盛行。

  乐于奉献回馈乡邻 

  今年4月初,孟集村召开群众会,号召村民对房前屋后进行清理,提升村容村貌。部分村民有情绪,不愿意配合。

  这时,孟德成站了出来:“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整洁的村容环境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环境好了,我们自己心里也舒畅。”从国家政策到村民利益,他讲得头头是道,村民们纷纷点头。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立即行动起来,将家门口的物品收拾干净,摆放得整整齐齐,村容村貌大变样。

  如今,既懂政策又在村民中有威望的孟德成成了村干部的“老师”。新上任的干部总是先去他那里“培训”,遇到棘手难题的老干部也时常去找他“取经”。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孟德成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2012年,青海玉树地震时,他缴纳特殊党费2000元……钱不多,但这样做对孟德成来说并不容易。孟德成有五个子女,过得并不富裕。但他并没有把钱用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甚至还动员并不宽裕的子女们去帮助他人。

  刘国清说,孟德成老两口经常只吃白面条,为村里做好事儿拿出来的钱,都是他们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孟德成三岁时,母亲离世,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时刻惦记着乡亲们对自己的恩情,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回馈乡邻。(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世翠 孙修廷 实习生孙玉洁)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1.png
  • 1.jpg
  • 1.png
  • 1.png
  • 1.pn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