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3年写110封家书教儿子为人之道、创业之道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7-10-23
父子俩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家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高雁翔说。31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枣阳人。初中毕业后,他被父亲送去习武。离家的3年间,父亲给他写了110封家书。在家书的陪伴下,高雁翔度过了在异乡的孤独时光,一步步走上了成功之路。

  110封家书

  2001年,年仅15岁的高雁翔从初中毕业。他没有像其他大多数孩子那样选择读高中,而是被父亲高兴平送到了河南登封少林武院习武。

  从小到大,从未远离过父母和家乡。如今却要孤身远走他乡,高兴平怕高雁翔一时难以适应,临走时,给他留下了一个笔记本,嘱咐他“多翻翻,多看看”。“我也不知道里面写的啥,他从来没有透露过。”高雁翔回忆说。

  莫说父亲,就连高雁翔对自己能否坚持下来也没有信心。离家时还偷偷揣了100元私房钱在身上,“万一训练太苦,坚持不下来我就偷偷买车票跑回来。”所幸的是,这100元钱没有派上用场。

  能够坚持下来,高雁翔得益于父亲留给他的那个笔记本。

  笔记本里有什么秘密呢?

  是父亲写给他的信——想家时怎么办、伤病时咋处理、如何与人相处、怎样面对挫折……高雁翔说,他看到笔记本里的内容时很吃惊,完全没有想到,父亲这么细心,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可能发生和遇到的问题都一一写在了笔记本上,并给出了处理方法。“它们仿佛是父亲留给我的锦囊妙计。”高雁翔说。

  翻看高兴平写给儿子的笔记,首页是这样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内页便是《思想修养》《与人为善》《面对挫折》《战胜自我》等不同内容的家书。

  高雁翔称,自2001年起,三年间,父亲给他写了三大本家书。此外,每月两封来信,算起来,父亲总共给他写了110封家书。每次读起这些书信,便感觉父亲就在身边。时间长了,他养成了无事读家书的习惯。

  父子互动

  记者在家书中看到,笔记本上,不光有高兴平写给儿子的信,还有高雁翔自己写的日记。

  原来,高兴平给儿子写完家书后,还专门留一部分空白,让儿子来写,希望他坚持每天都写,通过不断努力,把笔记本上的内容变得丰富,“待你归来时让我们全家共同分享。”

  遵照父亲的要求,在一封封家书的鼓励下,高雁翔经常把求学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以日记的方式写在笔记本上。

  “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把它写在笔记本上,就像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写完心情就好多了。”高雁翔回忆说。

  习武很苦,学员犯错教练打人是家常便饭,而且手段近乎残忍。对此,学员们战战兢兢,受罚后,甚至心生不满。

  高雁翔被罚后也会产生不满情绪,每当这个时候,他就想到父亲写在笔记本上的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习中,教练批评或纠正动作,是正常的教学行为,要从内心乐观接受,还要注意面部表情。”

  想到这些,他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不再产生怨恨情绪,而是认真反思,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偷偷地练习,奋起直追。

  流多少汗水,就会收获多少成功。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后,高雁翔的成绩得到飞速提高。每年武校举行全校比赛,高雁翔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最好成绩是散打冠军。

  不光学到了真本领,在一封封家书的无言教育下,高雁翔还养成了宽容、善良、孝亲敬老、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几年前的一天,高雁翔驾车前往襄阳办事,在枣阳市琚湾镇路遇一起车祸,他放弃自己的事,积极抢救伤者,被媒体报道,成为该市传播较广的一段佳话。

  精神传承

  2003年,高雁翔从武校毕业。2010年,他创立跆拳道馆,短短七年时间,发展了七个分馆,学员人数近1000人。

  探究成功的原因,学员家长张龙告诉记者,高雁翔不是简单地教孩子打拳,而是把跆拳道馆变成一个教育平台,在带领孩子们锻炼、健身的同时,更注重教孩子孝亲敬老、与人为善等做人的方法。

  父亲在家书中传递的精神深深地烙进了高雁翔的心灵深处,也影响着他的孩子。

  去年冬天的一天,高兴平带着6岁的孙女来到道馆找高雁翔商量事儿。说到激动处,高雁翔跟父亲急起来。而此时,高雁翔的女儿不声不响地给爷爷端来一杯水,请爷爷先喝水。然后又对高雁翔说:“这么冷的天,爷爷来找你,你不能好好和爷爷说话吗?”

  女儿的一席话,既让高雁翔吃惊,又让他深深地惭愧,他连忙给父亲道歉,从此以后,他特别注意跟父母的说话方式。

  高雁翔还想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家长。他开设了公益微课堂,每周一节课,为学员家长们讲授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很多不听话的孩子,跟高雁翔一段时间后,变得懂事、听话了。”张龙说。

  对于自己教育儿子的成功,高兴平认为对广大家长有启示意义。高兴平认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书也是一种陪伴。作为家长,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世界上没有不成器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教育方法,每一个孩子,都必定有他擅长的一方面,需要父母去挖掘、发现,并因人施教。(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兴会)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图.jpg
  • 1.jpg
  • QQ截图20170628193217.png
  • TIM截图20170527213646.png
  • 1.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