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劳动模范、纺织女工刘沙:织布机上织出精彩人生

来源:襄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代丽思  时间:2016-04-27

  都说“男不进钢,女不进纺”,这句话反映了纺织女工工作的艰辛与劳苦。可她不畏艰辛,不仅直面纺织工作中的各种困难,还总结了“一停二看三查”巡回工作法,帮助企业提高纺织产品质量……

  她叫刘沙,今年31岁。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纺纱女成长为全国劳模,她只用了6年时间。在这6年时间里,她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在织布机上勾勒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4月25日,全国17家中央、省级媒体聚焦刘沙,推介她的奋斗故事。

  哭着选择放弃,笑着回去工作 

  2005年,东津新区秦咀村农家女刘沙中专毕业后,选择到广东打工。2009年,24岁的刘沙选择回到襄阳,成为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的一名纺织女工。

  在布机车间,每个纺织女工一个车位,每个车位有6台织布机床,每天最少要织布300多米。织布过程中,一旦遇到“断经”,织布机就会停摆。熟练的纺织女工一分钟能打26个结,40秒内就能处理完“断经”,让织布机重新工作。但打结这样的基本功,对于刘沙这样的新员工来说,却并不容易完成。

  “一开始,一分钟只能打7个结。”刘沙说,因为上手慢,她没少被师傅批评。

  进厂一周后的一天,她再次因为手慢被老师傅批评。这次,她下定决心再也不碰纺织这一行了。

  “一边哭一边走出工厂。”刘沙说,可走到厂门口她又扪心自问:“别人行,为什么我不行?”就这样,刘沙擦干眼泪,笑着回去找师傅学经验,继续练习打结。一周后,刘沙一分钟打结22个,在新进厂纺织女工中排名第二。

  刘沙不服气。她暗暗观察得第一的工友,发现工友打结时卡头间距更短,绕线速度更快。此时,天气已近深秋,但每天晚上工友们都睡觉了,她却提一壶热水,搬着板凳,坐在宿舍走廊上一遍遍练习打结。

  “手凉了就放在热水里捂一捂,继续练习。”刘沙说,一边拉着线,一边绕着线,她的两个食指都被勒出一道道血印子。

  2009年10月,在新员工技能比赛中,刘沙一分钟打结26个,一举拔得头筹。这之后,刘沙决定打破公司多年来“一分钟打结32个”的打结记录。

  这种不服输、肯钻研的精神,不仅让刘沙的打结功夫突飞猛进,也让她对织布机上其他的操作工序日臻熟稔。最终,刘沙一分钟能打结36个,处理“断经”的车床,刘沙最快只需要23秒。

  进厂半年后,刘沙可以独立操作16台纺织机车,比其他工友足足多了4台。在2010年初公司举行的春季操作运动会上,刘沙一举打破了公司“断经”停台处理的记录,成为职场“状元”。

  钻研总结爱学习,勤学苦练强技艺 

  2009年12月,刘沙领到了当月工资1300元。“当时我们车间杨娇丽工资最高,2200多元。”刘沙说。刘沙暗暗比较后发现,两人之间产量不相上下,但是自己的产品质量却比杨娇丽差了不少。

  每天上班8个小时,要处理“断经”8000多次,这样的劳动强度已让刘沙疲于应付。考核指标中的“疵布”更让她招架不住,当时她每天生产的300多米布中有10%被鉴定为不合格的“疵布”,但杨娇丽却能让疵布率低于1%。

  “每种布纹路不同,接线方式也不同。”刘沙说,忙中出错,一旦接线接错了,织出来的布就成了“疵布”。为了改善这一窘境,刘沙一方面积极学习操作手册,掌握各种布料的接线方法。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她还偷偷学习杨娇丽的操作方法。

  布机车间噪音很大,一般在80分贝左右。刘沙发现杨娇丽在日常巡线工作中,特别注意倾听机器停摆的声音,一旦机器因为“断经”停摆,她能迅速发现。其次,在巡查中,杨娇丽除了查看机器运行情况,还特别注意“回头看”,对检查过的机器进行梳理。此外,杨娇丽对机器特别熟悉,一旦机器停摆,能迅速查找出“断经”位置。

  刘沙将杨娇丽的工作方法总结为“一停二看三查”巡回法,并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结果一个月来,刘沙的疵布率为零。随后刘沙又将这一方法手把手交给工友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前纺纱车停后,只是让工人们处理,但没有形成操作标准。”布机车间主任程波说,刘沙将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在全车间推广后,生产效率整体提高了10%。如今,这套工作法已经成为每个新进员工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2010年,公司疵布评分标准更加严格。面对新形势,刘沙安排班组自设“明细平台”,精细化管理疵布消耗,分解责任,落实到人,让每一位工人从机制上重视生产成本控制。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刘沙所在的班组疵布率又下降了1%。

  爱学习、肯钻研、善总结是工友们对刘沙的一致评价。工作6年多,刘沙不断将自身领悟到的各项生产与组织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无私分享给每一位工友,“要让大家把生产水平都提升起来,咱们厂的生产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如今,刘沙已经完成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学习,并且顺利结业。现在,她又在湖北文理学院学习工商企业管理课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2年4月,刘沙被派到布机车间操作技术最差的丙班去当教练。“当时好多人都劝我,那里太差了,别去!”刘沙说,她却没有退缩,一心想着怎么解决问题。

  针对挡车工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刘沙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补什么就要会什么的原则,根据工友们掌握技术的程度和特点,分别制定学习计划,制定教学方案,因人施教,分别帮教。

  学员柴秀琳由于操作水平不达标,产量、质量都不行,工资也很低,想辞职不干。刘沙知道后,主动要求与她结对子。半年后,柴秀琳的操作有了很大提升。上班6年来,刘沙一共带了50名徒弟,如今有39名徒弟成了岗位标兵。

  2013年,刘沙被抽调到布机车间丁班当轮班长。“丁班有42台挡车,最少应该有7个挡车工,结果只有1个。”刘沙说,由于人员流失严重,丁班连正常的生产运行都无法保障。

  人员不够,刘沙自己走村串户宣传招工;生产任务紧,她就率先组建一支20余人的“青年突击队”……此外,刘沙还合理安排员工,做到新老搭档、优劣搭档……很快,丁班的各项生产指标全面提升,不仅一举摘掉了“倒数第一”的帽子,而且各项指标排名7个小组第一。

  由于工作出色,刘沙获得了各种荣誉。2013年,刘沙荣获湖北省第三届“十佳”农民工称号,并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刘沙荣获“湖北好人奖”和“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去年,刘沙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成为全国劳模的这一年,刘沙仍然奋战在纺织一线。公司曾分给她一套劳模公寓,却被她婉言谢绝,她希望公司考虑让成家的大学生先安家。“当上劳模,压力更大。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我看呢!”刘沙说,荣誉只会让她更加努力,在织布机上描绘更美丽的人生色彩。

操作选项

  • 字体大小: 
  • 宽屏阅读:切换
  • 打印文本:打印

专题集锦

  • 1.jpg
  • 无声的讲述副本.jpg
  • 书香溢襄阳副本.jpg
  • 56cd3abc7d7c1副本2.jpg
  • 572b04f460721副本副本.jpg

分享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17号